文稿起草也要“不忘初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稿起草也要“不忘初心”,供大家参考。

文稿起草也要“不忘初心”

文稿起草也要“不忘初心”

有年轻的同行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篇稿子写出来总是让领导不满意,自己也觉得情绪和自信心非常受打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听了这个问题,觉得实在是“大而无当”,一下子很难回答。因为领导不满意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层次不高,可能是文采不够,可能是理论性不强,可能是观点不新,可能是不接地气,等等。要我笼统地回答这个问题,还真的一下子把我给难住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刚刚入行的年轻同志都会问到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仔细地想一想。于是,我尝试着根据我的文字经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 

我觉得,凡事要想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从根上捋起。那么,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写稿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们再动手写稿子的时候,大致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了。 

那么,我们就仔细想想,写稿子到底是为什么?或者用现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写稿子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写稿子,不论是起草文件和领导讲话,还是起草调研报告,其出发点不外乎是以下三个,即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指导实践。而这三个点如果再进一步聚焦,就会聚焦到一个点,这就是文稿起草的逻辑原点:解决问题! 

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之后,我们在写稿子的时候就有必要在脑子里时刻铭记着这个逻辑原点,换言之,写稿子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从这一初心出发,我想给年轻的起草界同行们三条建议: 

第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在写任何一篇稿子的时候,都要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写这篇稿子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思来想去觉得这个稿子没有想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请参照我的第二条建议。如果觉得是要解决问题的,那么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要解决哪些问题?我作为撰稿人,对这些问题的表现了解多少、我的脑子里有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果觉得脑子里还缺少这些“实落落的干货”,那最好不要急于动笔,而是先去看材料、搞调研,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了再开始写,否则一定会招致领导不满意,自己写出来心里也发虚。从我的经验看,我们起草的文稿中,八成以上都是针对问题去的,所以我们这些文字匠们一定要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社会上、工作中以及理论上(对,你没看错,有的领导是喜欢探讨理论问题的)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甚至极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满脑子装着问号,即使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也要在脑子里打个问号,这样一定合理吗?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哪里有更好的做法?只有这样,我们写起稿子来才能有自信,而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稿子,领导多半是会满意的。 

第二,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有些稿子确实没有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领导工作中有这样的需求。比如一些礼节性的致辞、为某本书做序言、给什么人写信,等等。对这一类文稿,我们就要仔细想想领导对这篇稿子有什么需求,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气氛?是为了展示领导的学养?是为了让与会者感受到我们的热情?这些需求很多时候领导不会明说,但我们必须细想。怎么想?记得我在前面说过要学习焦菊隐的“心象说”吗?请在头脑中把自己化身为领导,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领导需要什么,有时你会一下子豁然开朗。总之,要在心里把领导的需求揣摩清楚了,然后针对这些需求发力。该讲理论的把理论讲透,该展示文采的把文章写得华丽,等等。这样写出的文章,领导也会满意的。当然了,把握领导需求、摸准领导脉搏也是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的,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讲到如何与领导加强沟通时对此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第三,要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有些稿子领导不满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这些文字匠们掌握实际情况太少,文章中空话太多。特别是,如果领导又是个特别深入实际的干部,自己掌握大量一手材料,而我们这些为他服务的人了解情况远远少于他,自然就无法服务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创造一切条件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如果有时间就开展调研,没有时间调研也要设法找到二手材料看其他人的调研成果,使我们的头脑中充实起来。对了,记得我在前面说过一个合格的文字匠都要积累数字和典型吗?这里再强调一遍,照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了。 

也可能刚开始按照我说的这个路子努力不能立即见到效果,但我想这个逻辑起点大体是不错的,坚持按照这三个导向努力,我们的文稿一定能够上一个台阶,自信心也会由此建立起来。 

总之,当你写稿子觉得思路枯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请把思路拉回到原点,回到出发的地方。

推荐访问:文稿起草也要“不忘初心” 初心 也要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