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实践与探索

摘 要: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利用稻渔共生理论,建设适宜的水产养殖工程措施,把传统的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种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其特点是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增加水产品产量、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又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是一种多赢的农业生产模式。本文对稻田综合种养的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阐产述了稻田综合种养关键环节生产技术。

关键词:稻田综合种养;实践;探索

稻田综合种养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实际上是原稻田养鱼的延伸与发展。2017年中央1号文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因此,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科学把握稻田综合种养各个生产环节,是种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对于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稻田选址与改造

1.稻田选址:在选址时要考滤水源和水质两大因素,这是稻田综合种养成败的基础条件。宜渔稻田上游要有充足水源,有利于稻田的水位调节;水源水质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水质标准。

2.建设排洪沟:在选好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稻田两边或中间根据年来水情况和养殖区域集水面积来确定建设排洪沟的过水断面;排洪沟可连接每块田排水口。

3.开挖鱼沟:鱼沟以深1.5cm左右,宽200cm左右为宜。鱼沟的形状,应根据田块的面积、形状而定,为便于水稻机插机收,田埂顺机耕道一边不开挖鱼沟.可在围绕田埂其它2-3边距田埂底部50~100cm处开挖鱼沟,。并及时整平。鱼沟要联通注排水口。鱼沟的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10-15%。挖鱼沟的时间,应在插秧前平整稻田时进行。

4.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开挖环形沟时挖出的泥土可直接修筑田埂,田埂要比田面高出不少于60cm,宽60cm以上并加固筑实(虾蟹)除外

5.设置溢洪口和防逃设施:溢洪口应设置在田埂顺排洪沟一边,一搬要求宽100CM,高20CM,以确保多于洪水及时排走;在进出水口和溢洪口要设拦鱼栅。拦鱼栅用木制、条编、铁筛网或网片都可以。拦鱼栅的孔隙或网眼的大小,要根据所放养鱼种的规格来确定,必须保证不阻水和不跑鱼。拦鱼栅的高度和宽度要大出进出水口和溢洪口15cm以上。安置时,要把拦鱼栅的两边及下端插入泥土中筑实,拦鱼栅设两层为好。

二、水稻品种及栽插技术

1.水稻品种选择:在水稻品种上要选择茎叶粗壮、抗病力强、抗倒伏、耐肥、高产优质的品种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品种。目前,适宜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品种有如中优117、内5优306、F优498、宜香优2115等。

2.水稻栽插技术:要确保田稻在开挖鱼沟10-15%后稻谷稳产,水稻栽插技术是关键,既要保证水产动物在稻田中良好地生长,又要确保水稻栽插穴数不少于未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水稻栽插穴数,才能保证水稻稳产。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大垄双行、沟边密植栽插技术能保证水稻栽插穴数。水稻大垄双行栽插技术,株距18cm、行距20cm和40cm,每亩可栽插13500穴。

三、水产种苗放养

1.水产养殖品种:水产养殖苗种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苗种。其品种主要有鲤、鲫、草鱼,鳅、蟹、虾、鳖等。近几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根据水产养殖品种不同集成有五大养殖模式:稻蟹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稻鱼综合种养、稻鳖综合种养、稻鳅综合种养。

2.放养时间:养鱼稻田应早放水、早整地、早插秧、早放苗种。在插秧后3~5天,即水稻秧苗开始返青时放鱼即可。

3.放养规格与数量:根据养殖产量来确定放养规格数量,按公式进行计算,计划产量/计划上市平均个体重量就得到计划放养量,合理确定养殖产量是水产种苗放养的关键,由于稻田养殖水体水量有限,在确定养殖产量时不能过高,具体根据技术水平、养殖品种、工程建设情况及水源条件确定。例如:一稻田,计划产量150kg/亩,计划养殖鲤鱼和鲫鱼,各占70%、30%,上市规格鲤鱼750g、鲫鱼250g,计划增长倍数分别为6倍、8倍,成活率80%;鲤鱼和鲫鱼的放养规格和数量为:125g/尾、175尾/亩;30g/尾、180尾/亩。

四、水位调节

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调节稻田水深,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水越深越好。

水稻生长初期:水位要浅,7CM左右为宜,可促使秧苗扎根、返青、发根和分蘖;

水稻生长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需要大量水份,水位要适当加深,以不超过18cm宜;

水稻生长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要经常调整水位,一般应保持水深12cm左右。

早期鱼小,田水不必过深,可以浅灌,后期鱼大,鱼的游动强度加大,食量也增加,水需要较深,才能适于鱼类生活。要灌水得当,才能有利稻鱼生长,促进稻鱼双丰收。

五、施肥技术

为保证生产的稻谷、水产品生态环保,稻田综合种养一搬不施用化学肥料。基肥主要是农家肥和水稻专用配方肥,在稻田耕整插秧时一次性施入水稻专用配方肥不高于35公斤/亩;一搬不单独施追肥,以水产动物排泄的粪便、饲料残渣作为追肥,基本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六、田间巡查

为防下大雨时洪水漫埂或冲毁拦鱼设备,平时要加强对田埂进行经常检查,注意维护和修整注排水口和溢洪口的拦鱼设备,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维修。要经常检查鱼沟,排洪沟,保证畅通无阻。

七、病害防治

1.鱼病防治:稻田养鱼的鱼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鱼种放养时,必须用3%食盐水浸洗5-8分钟,以防止发生鱼病。饲养期发生严重鱼病时,可缓缓排水,将鱼逐渐赶到鱼沟内,待鱼沟内的水位同田面相平时,停止排水。根据病情对症施药,细菌性疾病如肠炎、烂鳃、赤皮等病,按鱼沟水量计算,每1m3水10-15g漂白粉用量,化成溶液全沟泼洒;属于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施晶体敌百虫(90%),每1m3水1~2g,化成溶液全沟泼洒;鲤鱼锚头鳋病严重时,施敌百虫,同时,可投喂少量的洒糟。施药2~3天后,将稻田灌到原有水位。

2.水稻病虫害防控:为确保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的稻谷、水产品绿色环保,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全过程不施用化学农药,水稻病虫害防控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

八、投饲管理

将农副产品如:豆饼、菜饼、糠麸、玉米等原料经加工成混合饲料,也可选择优质全价浮性饲料。投饵时,坚持“四定”投饵原则,根据田的大小,一般在鱼沟分设1—3处投饲台,开始对养殖鱼类进行投饲,日投饲量占鱼体总重的5%左右,每日投喂2次为宜,投喂时间上午9-10时、下午4-5时。

九、收割水稻后的管理

水稻收割后,首先应将稻田中稻草的捞上田埂,防止稻田在关水后腐烂使田水质变坏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其次将稻田的水加深50cm以上,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的快速生长,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加大投食量,同时加强鱼病的防疫工作,定期(7天)用漂白粉对食台进行消毒,15天左右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用量每亩70-80kg全田泼洒。

十、成鱼捕捞和鱼种越冬

10月以后,根据市场行情,靈活把握捕鱼时间。首先将鱼沟清理疏通,然后再缓缓放水使鱼逐渐集中在鱼沟内,用抄网将鱼捞出。也可以采用在排水口安放笼箱将鱼捕出;如果起捕鱼种,应尽快运往越冬池,入池前要先放入网箱,排出鳃内污泥和剔除病鱼,然后用5%的食盐水消毒。在起捕运输过程中要精心操作,用手抓鱼时要戴线手套,以免使鱼受伤或粘液、鳞片脱落,影响越冬成活率。鱼种入越冬池后要投饵进行后期饲养。

十一、结语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综合性农业生态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产动物排出的粪便、饲料残渣作为水稻的营养,促进水稻生长,改善了养殖水质;水稻的害虫、幼虫、孢子、卵及稻田中的杂草、种子等又是水产动物很好的饲料,被水产动物所食用,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甚至可以不用化肥、农药。实现了稻鱼共生互利,促进了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农业的面源污染,改善土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大投入,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业主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将稻田综合种养做大做强,对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推荐访问:稻田 种养 探索 实践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