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后的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以及不完善的水质处理,使得鱼病发生频繁,池塘的整体养殖效率大大降低。对目前国内外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改进与总结。
关键词池塘养殖技术;高效;健康;改进;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9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6-138-03
AbstractBackward traditional pond aquaculture and imperfect water treatment, the fish diseases occur frequently,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aquaculture pond greatly reduced. At present, pond culture pattern, pond healthy farming techniques, pond high efficient farming techniqu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the techniques were improved and summarized.
Key wordsPond culture technology; High efficiency; Health; Improvement; Development status
水产养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水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1]。池塘养殖指的是利用人工开挖或天然的池塘进行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人们通过苗种和相关的物质投入来干预和调控影响养殖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期获得最大产出的复杂的系统活动。池塘养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到现在已经有3 000多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我国的池塘养殖面积已经达到300多万hm2,养殖产量高达5 000多万t,产值超过5 000亿元,居世界首位。目前,水产养殖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水产养殖最初从四大家鱼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罗非鱼、泥鳅、鳗鱼、鲈鱼、乌鳢等,并发展名特优种鱼,经济效益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2]。
目前,水产养殖主要分为大水面养殖和小水面养殖,大水面养殖是指池塘养殖,小水面养殖指的是工厂集约化养殖[3],集约化养殖是目前全球水产养殖的趋势,对于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但我国实现全部工厂集约化池塘养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池塘养殖技术。因此,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发展高效健康的养殖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1池塘养殖模式
1.1国外相关研究
目前,国外池塘养殖面积为300万~400万hm2,产量为500万t,平均产量为100~300 kg/hm2。增加池塘养殖面积,提高生产水平,将池塘养殖与某些工业化因素相结合,可以实现鱼产量增长的目的。
1980年以前,一些中欧国家的池塘养殖产量,与1976年相比匈牙利养殖产量增加80%;波兰养殖产量增加70%;东德养殖产量增加30%。在一些亚洲国家,1992~1996年日本池塘养殖产量增长了近4倍,最近3年内菲律宾养殖产量增长了32%[4]。
张建华等[5]报道国外发达国家对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的研究要比我国先进许多。为了保证产品优质及高产,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方式,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是现代水产养殖的必要选择。集约化养殖指的是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有限资源。国外集约化养殖的技术十分发达,相同水域面积条件下集约化养殖的经济效益远超其他养殖模式。然而,高密度养殖也随之带来了其他问题(如水体的处理、如何合理控制养殖密度),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美国、以色列、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在现代水产养殖方面,通过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有效节约了粮食、土地、水资源等资源的消耗,研究成果豐硕,代表着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陆忠康[6]报道了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养殖方式。例如,泰国采用综合养殖模式,即将猪圈建造在鱼池上面,将家禽养在猪圈上面。在养殖过程中,鸡粪和其他废弃物被猪吃掉,猪排出的粪便经过清洗后排放到鱼池,作为鱼的饲料及水体的肥料。这种综合养殖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生产4 000 kg/hm2鱼和8 000 kg/hm2猪肉,还能生产大量鸡肉和鸡蛋。
1.2国内相关研究
池塘养鱼最早的记载是在殷代末期,主要饲养的可能是鲤鱼。随着对养殖技术的不断摸索与实践,此后养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各类鱼的食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较好了解,对鱼池的建造、养殖密度、搭配比例、饵料投喂的方式、水体的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池塘养殖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养殖模式不再是单一的养殖,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养殖模式(如鱼类混养、三网养殖、水库网箱养鱼等),并逐渐向着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
谷序文等[2]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者对高效益的追求,我国水产养殖朝着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而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势必伴随着高生物负载量和高投入量,因此需要更高的养殖技术和水体环境。
陈昌齐[7]报道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方式是以“饵料生物和水体空间的充分利用”作为技术基础,围绕如何培育良好的水质(肥、活、嫩、爽)和利用不同养殖对象在食胜、栖息行为等方而的互补性(即共生互利)而探索并形成一系列技术措施(八宇精养法)。
李德梅[8]报道在主养草鱼的池塘中配养鳙鱼或者鲫鱼,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池塘营养成分。混合养殖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养殖方式。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池塘养殖技术还相对薄弱,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向着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发展。在国外,养殖的重心是安全健康的理念,因此,在追求高集约化、高密度的情况下,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重要,另外,国外池塘养殖在土地、水资源、能源的节约上也做得相对到位。近几年,我国的池塘养殖业在迅速发展,产量在不断上升,但应注意高效与健康并存。
2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2.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池塘养殖很崇尚健康理念,尤其是在渔业水体处理方面,张建华等[5]报道通过絮凝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罗非鱼的越冬问题。生物絮凝技术是将淀粉投放进池塘,以促进生物絮凝物的形成,通过平衡系统中的碳和氮来防止水质恶化,从而提高养殖水体品质的一种方法。
此外,还提到国外采用的生物过滤技术,循环水养殖中海藻生物过滤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细菌生物膜过滤,有助于提高循环水养殖的效率和生产率的潜力。虽然细菌生物膜过滤可将氨盐基维持在低浓度的水平(约0.10 mg/L),但硝酸盐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线性增加(2.30 mg/L)。然而,海藻生物过滤时始终将氨盐基水平维持在低于生物过滤器中所观察到的水平(约0.03 mg/L)。此外,不能检测到硝酸盐含量,pH变化小,增加了50%有价值海藻生物量。因此,海藻过滤具有提高循环水养殖效率和生产率的潜力。
在养殖过程中病虫防治方面,应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或相对健康的方法。例如,控制白点虫时可以通过结合水过滤和过碳酸钠的方法,从含有机淤泥的虾塘塘底土壤中去除弧菌属细菌和假单胞菌可采取日光干燥结合添加益生菌翻耕的方法。
2.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的健康养殖技术逐步走向高密度、高集约化的养殖,加入循环水的养殖模式,但从水质方面来看,存在的改善控件还很大。谷序文等[2]研究表明由于相应的养殖技术、产品更新情况以及推广应用的相对滞后,因此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溶氧量降低,池塘中的有害物质超标,鱼病频繁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池塘养殖中,水中溶氧量应维持在3~5 mg/L以上,pH应控制在7.0~8.5,有机耗氧量在30 mg/L以下[2-5]。
从养殖水体来看,底泥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水体底泥是污染的聚集地,底泥的质量是衡量水质好坏的关键。底泥既是一个污染汇集地,又是水体营养元素的发源地。目前,我国为了去除底泥当中的有害物质,通常采用挖除底泥和利用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崔世华等[9]报道与人工清淤相比机械清淤要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清出的淤泥可以围高塘堤,肥田种草养鱼,提高养殖效益。姜忠聃[10]报道在中国对虾的养殖中,通过使用二氧化氯以及微生物制剂可以对水体进行消毒,并加强饲养物种的体质。
在鱼病处理方面,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是在使用化学药物,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对消费者以及渔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目前对于鱼病防治主要是使用微生态制剂,通过使用有益菌去与其他有害菌竞争,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方法没有危害性,并且符合健康环保的理念。此外,还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对中草药制剂的研究,以期提高鱼类免疫力,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池塘养殖技术的比较可知,国外对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相对更深入,而我国池塘养殖在健康理念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我国很多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直接使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的污染,使得病菌耐药性增强。因此,在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大力提倡绿色养殖,研究更健康的池塘养殖技术。
3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3.1国外相关研究
张建华等[5]报道池塘养殖中可以根据饲养种类对饲养密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南美白对虾的生長与其放养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在较高放养密度水平时对虾产量明显较高。在对室外虾池的研究表明,虾的放养密度与虾的生长、饲料转换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廖国璋等[11]报道在以色列混养池塘中,放养全雄性罗非鱼的密度一般为3 000~4 000 kg/hm2,此时日增重会达到最大化,而一旦超过这个临界值日增重便会逐渐下降。
王宇等[3]报道在国外增氧设备的应用是现代化工业化养鱼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池塘养殖中采用增氧装置后,每生产1 t商品鱼的用水量可以从以前的6 000 m3降低到1 724 m3,增氧设备的使用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增加鱼的产量。因此,国外养殖界非常重视对增氧方式的研究。目前,国外人工增氧主要可以分为机械增氧、生物增氧和化学增氧,使用最多的是机械增氧。机械增氧装置很多,如充气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喷水式增氧机等。
3.2国内相关研究
在国内,池塘养殖模式大多采用的是混养模式,根据鱼类的不同习性进行混养,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池塘综合利用技术是通过扩大不同生物之间共生互利作用的时间、空间和对象范围,以增加对水、土、光、热以及饵料、肥料的利用程度,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大产量的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通过将鱼类、畜禽、经济作物有机结合,将原本在水体内的养殖扩大到包含水体、水表及其周边陆地的区域,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陈昌齐[7]报道模式化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是强化建立于传统养殖方式基础之上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针对当地的生产情况,通过大而积生产性试验研究搭配放养种类、饲养密度、投饵方式、管理方式等主要生产环节,从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并将其进一步推广。
胡世然等[12]以日本锦鲤为研究对象,分析饲料成本及养殖效益,结果发现养殖效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饲料投喂的合理性上。
另外,轮捕轮放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方法[13],捕捞池塘中达到规格的商品鱼进行出售,同时将新鱼苗投入池塘进行培养,这样可以增加池塘空间的利用率,并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根据鱼的种类,设置其最适合的密度,使其日增量最大化,采用轮捕轮放技术可以降低养殖成本,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管理使其运作更高效。
4小结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池塘养殖技术也在进行不断改进,国外更注重高效健康的研究,我国则还采用各种方法提高效益,采取的方法有时并不合理,反而会引起其他的一些问题。因此,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重心放在高效健康的技术研究上,对目前的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虽然我国的渔业产量大,但是单位面积产量与国外发达渔业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的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有以下建议:
①关于水质管理,尤其是底泥的处理要及时。高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方式会使水底泥中含氮磷物质、有机物质、有害物质积聚,使得水质恶化。由于恶化的水体中病原微生物非常多,鱼类便更容易得病。改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挖除底泥、使用水质改良剂的方法,大量注入新水和换水也能使底泥问题改善[14],与此同时可启用自动化监控[15]、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16]来检测水质状况。②关于养殖模式,目前多采用混合养殖或者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国外有采用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养殖模式由养殖条件、养殖种类、养殖规划等诸多因素决定,而且养殖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③关于鱼病的治理,通过网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发现,我国用化药,抗生素来治疗鱼病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不合理的使用量导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还导致水体污染,富集作用可能对人类也产生危害。因此,在鱼病的治疗方面。建议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或者中草药制剂解决[17],相對无害有效又环保。然而,最好的方式还是做好相应预防措施,要定期检查水质的状况以及养殖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
④关于养殖技术,可以根据养殖条件以及鱼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进行混养,合适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情况、鱼病的防治、池塘、水质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放池前应对鱼苗进行一次消毒,杀灭鱼体可能带有的微生物和寄生虫[18]。
⑤关于捕捞技术,采用轮捕轮放的思想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每次在池塘捕鱼都采用拉网方式,这样又费时又费力,应该在河堤两旁设立2个移动绞盘机,将网拴在上面减少人力,高效拉网。
总而言之,我国的池塘高效养殖还不完善,应对投饵机、增氧机等新型设备抱有肯定的态度,将信息、设备、能源等高新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上[19-21],早日达到池塘养殖机械化、品种良种化、管理自动化、市场营销信息化等[22]的水平,创造出一个高效健康的池塘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福绥.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R].院士论坛,2006:1.
[2] 谷序文,龚路军,刘全礼.我国池塘养殖现状与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0(1):80.
[3] 董双林.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分类[J].中国水产科学,2011,18(5):1205.
[4] 沈洪.国外商品养鱼发展现状[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6(2):47.
[5] 张建华,丁建乐.国外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13,40(4):40.
[6] 陆忠康.论国外水产综合养殖系统的模式[J].水产养殖,1989:16.
[7] 陈昌齐.论池塘养殖技术改进[J].淡水渔业,1999,29(2):41.
[8]李德梅.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模式[J].科学养鱼,2006(12):19.
[9] 崔世华,练小琴,张永旺.高效养殖池塘清淤改良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21):27.
[10] 姜忠聃.海蚕、缢蛏、中国对虾池塘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3(3):53-54.
[11] 廖国璋.国外池塘单性罗非鱼概况[C].1997:39.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12] 胡世然,李建光,张竹青,等.日本锦鲤池塘高效养殖效果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127-128.
[13] 时圣华.池塘轮捕轮放技术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0(17):23-24.
[14] 李保民,曹仲国.池塘水质调控技术[J].渔业致富技术,2010(21):28-29.
[15] 刘倩,李道亮,马道坤,等.水产养殖水质pH值智能变送器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38.
[16] 刘星桥,孙玉坤,赵德安.工厂化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5):527-53.
[17] 邴旭文.中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报,2004,20(3):251.
[18] 胡雄英,吴仕根,毛东山.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3):24.
[19] 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等.基于流程编码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59-164.
[20] 刘晃,陈军,倪琦,等.基于物质平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161-166.
[21] 徐丽英,于承先,邢斌,等.基于PDA的集约化水产饲料投喂决策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2):250-254.
[22] 王海华,徐厚民,黄江峰,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0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