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荒山绿化项目BIM应用—模型建立对施工指导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中国建筑市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并逐渐得到世界建筑行业的普遍接受。钢筋混凝土带来了建筑史的第二次飞跃,现今建筑信息化必将是建筑史的再次飞跃。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BIM作为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的一部分,对建筑工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算量、进度跟踪、图纸会审、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管道碰撞错误检查、效果宣传、土方平衡、设计优化、信息化与数字管控等方面有突出的效果。BIM模型的建立必将会对现场实际工程产生指导性作用,BIM模型也必将会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准确的模拟现场的实际情况,BIM必将引领建筑行业从传统的三维模式,进入BIM5D模式。

关键词:BIM、BIM模型、BIM应用;

一、概述

1.1、简述

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为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缺点,采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将各种建筑信息组织成整体,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空间几何信息、建筑空间功能信息、建筑施工管理信息、以及设备等各专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与一体化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1.2、BIM定义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性能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项目信息,为该项目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二、本项目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树上山”燕南裸露荒山绿化工程, 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南城区,隶属天山区,总规划面积369.6万m2,园路广场面积27.4万m2,绿地面积335.3万m2,水系面积4.4万m2,建筑面积2.5万m2。经过现场踏勘,本次设计区域内现状植物密度较低、植物品种单一,主要分布在局部山谷区域,以旱生灌木为主,项目区共需新建4座提升泵站,3个蓄水池,绿化灌溉供水方式采用自流供水为主,部分绿地采用加压供水方式。

三、本工程BIM实际应用

3.1、BIM应用

3.1.1地形模型建立对工程实施的指导

本工程采用BIM技术中的 软件进行山体模型的建立,山体模型为卫星扫描模型,等高线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地形地貌基本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坐标系与图纸坐标偏离,通过对坐标系的偏移处理使之对应于现场实际坐标系。如此建立的地形模型可以定义图纸中任何一个点位,输入需要的点位坐标,即可在地形模型中找出具体点位的位置,及该点位附近的地形地貌,此功能可以为设计构筑物提供直观的地形地貌,避免不合理的设计。现场施工时发现设计图纸道路坐标设计靠近山崖,无法施工,最后测量人员反馈数据与现场实际照片给设计院,再由设计院专业人员到现场实际勘察、测量后出具图纸。若项目建设开始设计院采用BIM技术,可以避免不合理的设计,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避免二次出图,节约资源,提高图纸质量,保证施工進度。

3.1.2 水池模型建立对工程实施的指导

本工程建立2#和4#蓄水池,2#和4#蓄水池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蓄水池设计水池深为4.5m,设计水深3.66m,设计需水量3.0万m3,无盖,栏杆防护,采用C25F200P8混凝土浇筑,基础和池壁采用跳仓法施工。4#蓄水池为圆形钢筋混凝土,直径为26.7m,内设导流墙,有盖,设人工清理孔。应用BIM模型的可视性,项目部进行了分部工程的技术交底,方案优化,识别重大危险源,对现场劳务分包进行了技术交底和现场安全交底,指出重大危险源,并进行防护,提高工人的思想意识,防护危险源,保证安全施工。对跳仓法进行了方案优化,池壁共分为29仓,池壁采用6套模板,包括池壁墙身和池壁基础,现场钢筋绑扎较快,可以满足施工进度,采用6套模板可以保证,池壁连续施工,混凝土连续浇筑,每天浇筑3套模板混凝土,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支护另一套模板,在最优的模板数量下,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基础底板面积为8179㎡,采用素混凝土浇筑,要求4m方格网跳仓施工,共计513个,分23仓,配置定型模板24套,保证合理的机械与人员的配置,促进施工进度,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成本。

2#水池方案优化后跳仓法施工平面图

3.1.3道路模型建立对工程实施的指导

本工程为荒山绿化项目,地形地貌较复杂,山体表面为风化岩石,坡度较陡A区以灌木种植为主,B区以乔木种植为主,灌木和乔木为耐旱植物,根据原有地形,修建了便道,方便土方运输、苗木运输等运输工作,道路设计图纸不全,后期的管护道路,主要以现有便道为枢纽修建,管护道路图用现场实际点位坐标落图,利用 模型的可视化与Civil 3D模型中,对道路土方平衡的计算,优化道路设计图,

通过Civil 3D对山体模型进行道路设计,从多种方案中优化出最有利于施工的道路方案,根据地形地貌选择管护道路的分叉,用最少的道路即可管护最多的苗木,选择有利的土方平衡计算,节约工程成本。使BIM软件真正融入到现场实际,为工程的建设节成本、节约时间、节约资源,指导现场的实际施工,减少返工浪费。

3.1.4管网模型建立对工程实施的指导

本工程所处乌鲁木齐市南郊,常年干旱、冬季多风,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现场设置两座蓄水池及管网,采用滴定灌溉方式,保证苗木的成活率,管网布置总长度为31.6km,管网工程为本工程的一个重要分部分项工程,对管网工程的施工方案优化显得尤为突出。

利用Civil 3D的三维管网模型,对设计管网进行干涉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冲突,进行优化调整,在平面图上布置完管网后,可以将管网显示在纵、横断面图上,检查管网是否有零件冲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根据设计零件的参数,进行检查零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实际施工时,选择管网的路线,即可在模型中精确定位零件的位置,在实际施工中提前摆放零件,减少二次搬运, 通过管网模型的建立,指导现场的实际施工,对管网的路线优化,对管网的零件数量进行统计,对管网的零件位置进行定位,对设计管网零件的参数进行校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管网零件进行干涉检查,是否有不合规则的零件。这对现场提前预估材料数量、减少材料二次倒运、管线线路的合理性进行提前评估、管线零件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提前对管线零件的干涉检查,方便图纸会审有极大的便利,为成本节约、工期节约、资源节约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四、BIM发展趋势

BIM是一个工作流程,是基于改变设计方式的一种技术,而且改变了整个项目执行施工的方法,它是一种设计师、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合作的过程,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BIM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管理效率。BIM技术必将为我国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发挥重大作用,必将是建筑史的另一次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李菲秘,田浩.BIM带来的建筑产业革命[Z],2013 ;

[2]BIM的发展趋势.21世纪建筑设计网,2012 ;

[3] Civil 3D实战教材 2008版秦军编著 ;

[4]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三年规划(2017-2019) ;

作者简介:

孟稳定(1989-),男,学历:本科 ,民族:汉族,职称:初级,籍贯:甘肃天水,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卢海刚(1990-),男,学历:大专 ,民族:汉族,职称:初级,籍贯:甘肃平凉,研究方向:机电管理;

李洁(1993-),女,学历:本科 ,民族:汉族,职称:初级,籍贯:河南,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推荐访问:荒山 绿化 模型 施工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