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市场的生意经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为了刺激体育需求,需要在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群众性以及体育项目与广告业、媒体间的互动性、互利性等方面对体育资源进行整合。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和中国经济自身的逐步转型,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呈现急速成长的态势,也成为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如何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俨然成为各体育品牌研究的课题。业内专家表示,要洞察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必须对体育消费人群进行细分,同时必须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体育经济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占当年GDP的0.52%。从2006年至今,体育产业每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数据显示,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而中国体育产业的贡献则只有0.7%。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也就意味着至少要比目前的产值翻一倍。

据有关专家分析估算,目前欧美人均年体育消费在300-500美元之间,而中国人均年体育消费不足100元人民币,如果人均体育消费达到欧美的一半,就将形成一个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以安踏体育去年销售74亿元计算,这个市场空间相当于270个安踏的年销售额。

国际管理集团从1994年起,推行由万宝路冠名的“甲A联赛”,既促成了球市的火爆,自身也从中赚取了大量利润。前者因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后者托市场培育成功而扬名,其中的经验令人回味。开发体育市场从总体上说应当以普通消费者为目标市场,对准大众走规模化的扩张道路;体育产业结构应以大众体育项目为主导,竞技比赛、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门票收费、设施费用均应适应大众,主要是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与购买能力。为了刺激体育需求,需要在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群众性以及体育项目与广告业、媒体间的互动性、互利性等方面对体育资源进行整合。

国内体育消费市场之殇

“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体育消费的提升还有待于体育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协调发展。

以2011年“CBA全明星周末”为例。如果仅仅看全明星赛的开幕式,你也许会以为这是一场文艺晚会,现场不仅有很多文体明星的加盟和表演,还有非常绚丽的灯光和音响效果。很多球迷的感觉是:CBA全明星越来越洋气了。遗憾的是,当比赛结束之后,相关的品牌店却没有几个人进去逛逛,面临着无人消费的尴尬境况。而美国的NBA比赛,赛事和衍生品的比例为1:2.3,衍生出的消费远远大于赛事本身。

CBA在国内也算是市场化运作比较好的赛事之一了,其招商过亿的推广权已经由篮管中心委托一家推广公司去运行;同时,篮管中心又将手中原有的甲B与乙级联赛合并成了NBL联赛,新NBL联赛的体制与之前的CBA有很大区别,所成立的球队基本上与各地体育局脱钩,由民间资本直接进行投资运作。这样的体制无疑为今后朝着类似NBA的股份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体产业锁定客户少,导致相关产业跟不上。”一位关注CBA推广公司的人士谈到,体育赛事在中国走向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NBA晚上比赛,白天就可以进场参观,而中国大型比赛安全第一,运营商往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安保,企业几乎不盈利或很少盈利。

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看来,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低迷的原因还在于本土企业在品牌和创新上不够投入,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体育产业要做大,必须要激活体育消费市场。”鲍明晓表示,和美国成熟的体育产业相比,中国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

2004年9月,F1战车轰隆隆开到上海。以后的8年中,上海要向F1上交近24亿元的申办费与电视转播权购买费,三年比赛的广告收入也全归F1囊中,甚至连赛场内卖爆米花的钱,F1也有份分羹,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使得F1能够坐地生财,而中国还没有产生这样伟大的品牌。

同样,我们的体育产品这些年来也一直顶着“产量大国、品牌小国”的焦虑。

目前,中国的体育器材、服装等体育用品的产量至少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部分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更高达80%,但国际上主要的体育器材、服装等品牌里却鲜见来自中国的品牌,而目前只有乒乓球等极少数项目拥有本土的国际制定器材提供商,绝大多数项目的中国体育器材生产商都只具备加工的能力。

据记者了解,这些国际器材提供商生产的产品就是国际大赛的比赛器材指定产品,比如杠铃、跳板等,其他品牌的产品,肯定会与指定品牌有差别,而哪怕一丁点儿的差别,都有可能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好坏。而要想成为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国际制定器材提供商,企业不仅需要投入高达百万美元以上的赞助,还需要具备相当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很多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已经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虽然数额还比不上国际知名的企业,但他们最欠缺的却是在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持续塑造上。”北京财经研究基地研究员黄河表示,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仅仅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肯定是不够的。

“体育产业也是创意产业。”黄河认为,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远超中国,就是因为他们占有创意的高端。对于这一点,马来西亚未来学专家冯久玲曾经警告我们,中国生产的东西琳琅满目,但是美丽动人的商品却不多。

比如风靡世界的耐克没有生产线,整个公司只有四五十人,但靠创意就席卷全世界,而且拿走利润的大部分。为什么国外的比赛能够有很高的上座率和天文数字般的收入,而我们的大型运动会常常赔本赚吆喝?其创意能力的差距不言而喻。

我们还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为什么国外竞技体育最赚钱的电视转播、门票、广告,在我们这里都相去甚远?黄河以彩票为例进行了说明:北京2006年体育彩票发行额为119666万元。85%的美国人买过彩票,70%的日本人买过彩票,64%的法国人买过彩票,而我国只有6%的人买过彩票。从以上差距中可以看到,我国彩票市场的潜力还远未开发。中国彩票业的重镇北京,较之伦敦、罗马等欧洲城市,还不如人家的零头,由此可见,中国体育彩票的玩法急需创新。

缺乏内容和创意,体育产品和服务将会显得苍白无力而缺乏吸引力,反之,则会插上有力的翅膀,高飞翱翔。

消费市场进化论

智威汤逊北亚区区域总监及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Tom Doctoroff表示:“中国消费者有两大变量,第一是收入,中产阶层、大众市场和富有的群体,他们的习惯不一样,不过在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和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是一样的;第二个变量是年龄,年轻的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度非常强,而且更加喜欢品牌。所以对于年轻一代来讲,在打造品牌忠诚度方面的效果更好。”

目前,各大体育品牌越来越看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力图打造更高的消费者满意度。新一代消费者,他们看重象征性的意义以及服务,同时也继承了祖辈审慎的消费态度,他们知道如何用很少的钱购买到好的产品。以消费者为中心意味着要打造并且持续打造物有所值的产品。

而在Tom Doctoroff看来,体育品牌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一个最重要的营销方式就是提供保障、保障、再保障。中国人喜欢这种保障,大品牌就是有保障的象征,当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大市场,所以规模非常重要。大品牌就是对于质量的一种保证,它的规模就能够帮助你取得成功。”

年轻人群体:培育早期需求

过去,大家都习惯领了工资就去存钱,而80后则信奉“低储蓄观念”。2005年国内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信用卡时,80后成为信用卡使用主体时,“透支”一词在当年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喜欢超前消费、信用消费,还兼有强大的购买力,也是一个信息对称性群体。80后年轻人在购买产品之前,就已经预先在头脑中形成了产品的款式,对产品挑剔程度和辨别能力大大提升,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企业销售模式和套路是“促销+销售”,袁岳说:“对于80后、90后消费群体这已经过时,企业在售卖之前首先就必须要知道他们的需求。80后、90后在拥有强大、独立的购买力的同时,他们也影响甚至决定家庭的消费。只有从这个群体早期的需求抓起,最后才能抓住市场。”

中产阶层:个性化成趋势

目前国内城市化趋势如火如荼,袁岳表示,除去流动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5%,其中25%变身为城市中产阶级群体。袁岳认为,这25%的城市中产阶层是讲究生活方式的消费群体,他们是驱动国内内需的第二批人。“这个群体消费表里如一,讲究匹配度和超优秀品质。”袁岳说:“他们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消费时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而且在购买系列商品时,讲究匹配性。”

袁岳建议,企业在给这一群体提供消费时,不仅要关注售卖产品本身,还应关注这一目标群体消费的其他品牌的变化趋势。在这一群体中还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即符号性消费需要,以此凸显他们与普通大众不一样的特点。如果仅仅提供功能性需求的产品,是无法让他们花钱购买的。

袁岳介绍,消费者具有“趋优心理”。若想把东西卖给蓝领,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像白领;而想要把东西卖给白领,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像金领。

设计、创新成消费加速器

对于转型期的国内市场崛起的中产阶级、年轻人这两大人群,袁岳表示,国内企业针对年轻群体、中产阶层提供的产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注重设计感,国内企业需要以设计创新来打开市场。

“政府很长一段时间里强调科技创新,要在技术、品质上提升,没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设计创新。”袁岳说,对于国内企业借鉴的模板,袁岳认为凡客诚品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代表了这一新的形态,就是有自主的设计、自主品牌的电子商务渠道,特别适合年轻人的网络化生活。

袁岳认为通过对产品设计的掌控和投入,然后通过强大的连锁经营渠道,迅速与目标消费群体对接,这是国内企业未来运营的趋势。其实不管是电子商务渠道还是品牌连锁经营,关键就是对渠道的控制,袁岳认为,这两类企业将会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企业,这是内需市场中的发展方向。

美国之鉴:全民皆运动

美国体育产业结构是:大众体育健身服务业(包括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参加各类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体育旅游活动等)占整个体育产业的32%;第二是体育用品生产业,大约占整个体育产业的30%;第三是体育观赏业(包括门票收入、体育比赛标志权和纪念品的销售、电视转播费、广告和公司赞助),接近体育产业的25%。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国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从而使体育锻炼和休闲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比率得到大大提升。作为拥有近3亿人口,同时又是世界上工业化水平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国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绝对值是极为可观的。对于如每年一度的“超级碗”比赛,即便是愿意花钱,还不一定如愿,必须要提前30年,据说2044年之前的“超级碗”比赛球票都已经售罄。因此,在家看比赛成为不能身临现场的大多数美国粉丝的无奈选择。

美国有200多家电视网转播体育比赛,NBC电视台给出的数据显示:美国橄榄球大赛联盟周,同步的电视转播可以吸引2000万名观众,而对于那些囊中羞涩的人来说,花几美元宅在家里享受体育比赛带来的激情远远大过于在商场中购物带来的快感。

9·11后,当时小布什鼓励国人去旅游、消费和看棒球比赛。前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曾经说道:2001的秋天,只有两件事情能够让我远离那个噩梦,一个是棒球,二是我儿子的足球比赛。只有在观看这些比赛时,哪怕只有15分钟、20分钟,我都能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正常状态。

正因为全民对体育的狂热,2007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很多产业遭受打击,但是体育产业毫发未伤。2008年,美国人自豪地宣称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410亿美元,相当于挪威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但数据显示,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2009年全国体育产值仅200亿元人民币,其中88%的收入来自于服装类消费,真正由体育赛事及体育运动中创造的产值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体育产业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各项体育运动中锻造的体育英雄是这个产业的摇钱树;全民的体育疯狂是这一产业最为坚实的基础(2010年美国有6000多万青少年参加日常的体育训练);而完善的职业体育运作手段既为市场化提供了保障,又利于体育精神的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全民对体育的热情——体育消费市场因此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运动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等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鲍明晓就提出,中国想要成为一个体育消费大国的话,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显然,要提升体育消费,需要从结构上做文章。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技方面的支出,激活我国体育消费的大市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增加在这些方面上的消费,而是目前市场上缺乏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以北京为例,一些学校、商务会馆、社区体育馆等是大众健身的窗口,就目前来说,学校的场地相对比较紧张,只有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才能对外开放;便利的社区体育馆则人满为患;而很多休闲会馆,里边基本上成了麻将室。

事实上,随着全国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的理念已为居民普遍接受。但是,我国场馆建设侧重于竞技体育的大型场馆,缺少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场地,社区体育场地严重缺乏。

以老人健身为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指出,虽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但是针对老年人的体育运动场所、体育运动项目极少,老年人体育消费几乎处于空白了。

我们再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为例看看中美两国的差距:在美国,高中生、大学生都可能通过各种联赛在团体体育项目中广泛参与,而在中国,一方面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来参与,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联赛组织。很多在中国投资的体育跨国公司,都在寂寞地等待有一天能通过赞助高中篮球联赛和大学足球联赛的方式在中国年轻人中间培养一种体育文化。

可见,在中国,无论是老百姓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还是对体育赛事的观赏,都存在着尚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

激活体育消费市场之攻略

体育消费是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1、开拓群众性体育消费市场

积极发展体育市场,向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应建立完善的体育市场,营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市场、体育信息咨询、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服装器材市场、体育经纪人、体育广告、体育传媒、体育网络、俱乐部等。通过培养和开发消费市场,真正引导和带动居民的体育消费,形成积极的消费行为,逐步引导、刺激消费升级。适当扩大投资,修建体育基础设施。

适当扩大政府投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和鼓励社会、个人参与体育投资的积极性,尽可能增加体育基础设施的总投入。鼓励多建面向广大居民开放的体育娱乐场馆、体育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等。

调整体育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现有的体育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重点在于进行以科技进步和结构升级为目标的内涵性结构调整;适应居民体育需求变动,切实增加有效供给;适应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名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体育产品的经营重点转向广大居民。

针对当前实际,积极引导居民现期体育消费。从当前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实际出发,应以低档消费为主,不断发展中档消费,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引导高档消费。特别注意引导妇女参与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消费,积极引导青少年儿童参与有特色的游乐性体育娱乐。积极开发农村体育消费市场,培养、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和个人,鼓励他们开展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下乡活动,挖掘市场潜力。

在重视体育有形资产的开发基础上,拓宽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提高居民体育观赏的消费水平。体育消费之所以是持续消费,除了体育活动的延续性、经常性之外,体育消费的内化性、持久性是更加深刻的原因。而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文化市场尚未形成,高水平的体育电影、电视、报刊和动听的体育诗歌、歌曲、散文十分少见,健身光盘、体育雕塑、体育漫画、体育电视小品、体育邮票、挂历、体育网络、体育广告、体育文化公园等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文化娱乐产业需要进一步开发,从而调动居民持久内在的体育消费需求。

2、积极培育体育消费环境

增加体育设施,扩大体育服务产业。增添体育设施,扩大运动器材等实物型体育消费产品的生产,是体育消费增长的物质条件。在体育设施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在中小型的、多功能的、可供群众活动用的设施上。体育用品的生产,除了继续扩大体育服装、运动器材的规模外,还应注意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开发用途广、效能高、前景好的新型体育用品。

加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灵活性,积极研究居民参与竞技体育观赏消费的方式、方法,提高居民体育观赏消费水平。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吸引居民是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重要方式之一,从体育消费角度而言是偏重于“消费活动”的体育形式,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实质性的增长作用。目前我国只有足球、篮球、武术(拳击、散打)等的观赏市场比较大,球迷、武术迷较多,但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

必须考虑居民体育消费特点,方便选择,适宜消费。以中小型体育规模为主,坚持常年开放。新建社区必须有配套的体育活动点、消费点,以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中心为组织者,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以楼前屋后、街头巷尾作为居民自发体育消费场地,是较低层次消费水平。以公园为主,重建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生活享受为一体的新型体育消费点,为高消费居民、一次性消费居民提供较高档次的文化娱乐体育消费。

在发展体育经济、引导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中,政府有责任扶持和加快体育市场体系的建立,促进体育市场的发展。要建立种类齐备、分布合理、多层次的体育市场组织体系;健全规范、完备、实用的体育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面有效、稳定可靠的体育市场保障体系;完善分工明确、有序促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3、增加对大众体育的投入

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速度快慢、规模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家庭、个人的体育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选择与变化。经济对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和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的关系上。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受居民收入水平制约,而居民收入水平则与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从总体上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当然对某一具体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而言,还有体育及消费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也受到体育意识、消费意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体育传统、体育社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上那些经济发达、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全民体育意识较强的国家,往往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消费支出通常占社会消遣娱乐支出的20%~40%。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我国目前文化不够发达,加之人们体育意识不强,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我国体育消费的水平,而体育消费达不到社会文化、娱乐消遣支出的10%。

4、培养居民体育消费观念

引导居民体育消费模式由“自我积蓄型滞后消费”逐步转向“信用支持型提前消费”,即进入消费信用化时代。建议调整政策,刺激居民体育消费,如取消一些限制性消费政策和习惯做法,稳步发展体育消费信贷。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体育消费结构却不尽合理。当前我们面临着体育消费中如何强化教育功能、增加知识含量和文化含量的问题。体育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基本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把更多的购买力投向精神文化消费领域。

研究中发现,体育消费有以下三种形态:有体育消费,无体育行为(花钱买体育服装、鞋帽等,较少参加活动);有体育行为,无消费行为(老年居民多有活动,但消费水平低);无体育行为,也无消费行为。针对以上情况,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居民把钱投向健身运动及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程度上。提倡既有运动,又有消费;既要消费,也要运动;重视活动性体育消费行为和倡导主动性体育消费行为。体育市场迅速扩大,各种体育组织不断涌现,成为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为广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积极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方便。

5、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素质

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是促进居民体育消费需求,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的重要手段。居民通过体育劳务消费后,是希望获得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的满足。然而,一些体育竞技水平不高的运动队和技能不突出的运动员,一些质次价高的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组织,是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因此,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组织,不提高服务质量、不提高竞赛水平、不增强其竞争性和观赏性、不加强自身科学技术和文化素养,很快就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所淘汰。

6、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消费者是现代体育市场经济的主体,因而必须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体育市场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有序。针对体育市场部分产品质量低劣及收费不标准等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市场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步入良性循环机制。只有体育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证,才能提高居民对体育消费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市场潜力股

女性体育消费群体

相关经济学数据指出:女性主宰全球70%的经济规模,未来十五年内,女性将占全球消费者购买力的八成以上。如此惊人的比例,让国际体育品牌开始考虑新的战略计划,在女性市场上谋求新的增长点。

根据2005年一项名为“中国妇女生活质量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女性整体健身意识比较强,80.6%的女性会不定期地进行锻炼。在消费支出方面,健身排在服装服饰、通讯和旅游之后,为女性消费支出的第四位。而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体育品牌针对中国女性市场,在营销策略上做了很大的调整。

与在男性市场的经营策略不同,耐克的“情感沟通”的营销方式已成为经典案例,国际体育品牌更趋于“情感诉求”而不是“理性诉求”。某国际体育品牌曾经照搬男性市场的策略,甚至所用的女鞋都只是简单地比男性小一号,结果让竞争对手占得先机。痛定思痛后,该品牌从女性网站、宣传渠道和制造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改进,开创了新的市场格局。其中宣传渠道和制造技术的创新尤其值得我国本土品牌学习借鉴。

在女性市场的营销策略中,更看重有针对性的活动,并依靠电子渠道网罗更多的女性。这个宣传渠道策略成功在于,不仅降低了品牌推广的成本,而且有效地传达了女性健康塑身的概念。同时,其在制造技术上的创新改进也很值得我国本土品牌深思:在对几百张激光扫描的男女脚步样片进行对比后,他们发现女性的脚步要比事先设计的更为瘦小,最明显的特征是脚后部呈圆锥形过渡到脚跟。他们对这些细微之处重新进行设计,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国际体育品牌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资本积累过程,资本的雄厚程度非常可观。国际巨头占领了大众体育用品的高端市场,而国产品牌则大多依靠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上升态势而盈利,在二、三级体育用品市场一争高下。如今,在女性市场新的起跑线上,我国本土品牌应该努力创新,力争赶上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的国际品牌。

观赏性体育消费崛起

“观赏型”体育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观赏型”体育需求与供给,对我国“观赏型”体育市场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传统的物质供给模式已不再牵动大众消费的神经时,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就为启动“观赏型”体育市场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创造和表演的空间。“观赏型”体育消费这一创新的体育平台,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和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消费需求。

“观赏型”体育消费一般就是指人们购置各种入场券、门票观赏体育比赛表演等的一种消费行为。当今世界,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在全球领域内以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因此,大力发展观赏型体育,也是增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我国体育商业化的大潮中,需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表演和比赛作为现阶段“观赏性”体育的突破口。在未来的体育竞技发展中,体育竞技比赛的可观赏性、娱乐性都将大大增强。

未来10年,中国体育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将在整体上由成熟阶段向高额消费阶段转变,这为体育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供给了充分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当然也为“观赏型”体育的发展供给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观赏型”体育的适时发展,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提出新的问题。要研究、探讨具有我国特点的“观赏型”体育,增进竞技体育娱乐化的发展,使其更具有观赏价值;充分利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打造我国自己的明星团队;建立自主品牌,以满足、领导和提升大众对“观赏型”体育消费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以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双赢局面。

体育休闲崭露头角

滑雪、登山、攀岩、冲浪、骑马、高尔夫、滑翔、林区垂钓、热气球、自驾车……这些炫目刺激的项目,现在褪去神秘的面纱,逐步走向民间。今年3月,上海部分小学将高尔夫纳入体育课内容;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高尔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越来越广泛的受众群体,体育休闲产业渐渐成型,而休闲体育消费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

国内田园乡村、冰雪山地、滨海海岛三大新型优势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如今高尔夫、滑雪、冲浪三大项目,从娱乐休闲功能转变为体育度假功能,也是产业升级的清晰信号。以冰雪为例,正在走向成熟和普及的项目,有雪地滑板、雪地自行车、由直升机运送的高山滑雪、雪上机动车、极限雪橇。“十二五”时期,国内休闲体育产业趋势有三:

首先,从空间聚集,转变为产业集群的高级阶段。例如,各种知名体育产业园的打造,如龙潭湖体育产业园、环太湖体育圈等。今后,企业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完善,依靠创新优势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以休闲度假体育为龙头,拉动体育用品、中介、赛事、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目前,休闲体育市场趋向火爆,以国内户外用品市场为例,2010年,零售总额为71.3亿元,2000—2010年,年均增长47.33%。

其次,连锁加盟成为主流,供应链管理成为核心问题。比如,据上市公司“探路者”2011年第一季报显示,其连锁经营店铺数量达722家,其中加盟店609家,直营店113家,店铺总数较2010年年底净增56家。

最后,大众化、艺术化、休闲化趋势明显。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开始大规模建设体育休闲文化区,以文化、休闲度假、体育项目为主,休闲区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吸引居民来消费,加速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面对都市巨大的休闲需求,体育已非配角,而成为真正的主角。

推荐访问:生意经 消费市场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