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省更塘景区设计规划

摘要:针对目前省更塘水库污染情况严重,本文结合省更塘水库的实际情况及昭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治理省更塘。

关键词:省更塘;湿地;治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41-1

省耕塘水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城北2公里处,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总兵徐成贞率兵开垦于此,故名。 省耕塘水库积雨面积3.5平方公里,库容140立方米,灌溉面积6000亩,水库尾部有一狭长土包,面积1000平方米,旱季时土包露岀水面如半岛。水库东西两侧为果园春华秋实,花果飘香。

亲水是人类的天性,中国自古就有乐水之说:“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这些足以可见古人对水的偏爱与崇拜。可是近年来距昭通城区只有1.5公里距离的省更塘水库污染极其严重,湿地硬化,寸草不生,省耕塘湿地正在慢慢消失。

一、治理目标与原则

本着构建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只有创作出优美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育好各种风景资源和植被生态,能使水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突出生态景观及自然科普知识教育特征。力求一次治理、一次实施高质量、高标准,将省更塘水库治理、恢复为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省更塘水库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分析

省更塘水库地势平缓、沟渠纵横,沿机耕和田埂有部分树木。北面是昭通学院新校区,地势略高,生活污水大量排入省更塘,导致省更塘水库北面湿地板结寸草不生。西面和东面主要则是固体垃圾的堆积导致沟渠污染严重。南面则是省更塘闸门,整个省更塘水库片区的耕地用水都由省更塘完成,早期昭通皮革厂就建造在灌溉渠边,导致整个灌溉渠道无法使用。

昭通这块古朴神奇的土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82年,昭通市北郊过山洞出土了一枚人牙化石,经鉴定为“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10万年,称作“昭通人”,填補了云南省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说明昭通市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居和定居生活。

三、治理理念

省更塘水库的生态保育,则是开发与利用的先决条件。水体遭到污染,土地资源受到破坏,环境恶化。水体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水可以使环境充满灵气和休闲气氛,水面可以反映景色、衬托建筑、软化环境,水随时间、光影而变动,并富有动态美。水体污染结果不仅危害游人及社会居民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降低其维系良性循环的能力;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必然限制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省更塘水库的生态环境的保育及搞好生态建设。

四、具体治理实施

(一)生态措施

对于省更塘水库的生态保护和景观特色十分关键和具有标志性作用的敏感区。大量的植物景观本身就可以净化空气,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能够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使空气中的尘埃受到阻滞,起到减尘、滞尘的作用,同时也对省更塘周边的水土起到保护。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利用“互惠共生’’原理,将由西部汇入的污水截流先通过沉砂池和细隔栅,将漂浮的固体垃圾拦截,随后污水经过水泵的提升,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填和微生物膜吸附水中较小的颗粒物并分解部分有机物。最后,污水通过布水管网进入人工湿地,大量的,染物和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吸收、分解,最终从湿地流出来就变成清可见底的河水。

(二)废水排放处理

由于省更塘水库水源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周边污水,因此治理规划省更塘采取潜流人工湿地与表面流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污水水质较差经过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水质得到一定改善后进入省更塘水库水系,自然湿地的建设应结合景观水系有凹岸、曲流、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需求。

(三)生态绿化与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

省更塘水库治理区净用地面积为33.6公顷,绿化配置以常绿针叶林、稀树草丛为主,兼顾落叶植物的合理搭配,突出湿地主题,体现生态化、自然性、科普教育等功能。在水生花卉湿地景观区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突出湿地的净化功能,主要种植菖蒲、慈菇、睡莲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处理突出生态功能。在省更塘水库尾部主要种植枫杨、柳树等,并以鱼腥草、水葱等水生植物作为湿地的主要构成树种,达到较好的生态净化功能又能形成立体景观效果。省更塘水库治理以原生态湿地型景观为主,以野生植被景观为核心,竭力营造突出生态、绿色、环保、野趣特色的自然环境景观。

五、结语

通过合理的治理与规划使省更塘水库成为水生植物覆盖率、组成等比较合理的湿地植被,水体无污染的鸟类、水禽的栖息地,成为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休闲娱乐场所。

参考文献:

[1]苏学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杨萍,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王应也,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昭通 景区 规划 设计 省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