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背景下的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探讨

摘 要:广西正在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急需大量的旅游外语人才。本文对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西高校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区域国际旅游集散地;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

一.广西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对旅游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2010年,国家旅游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南宁签署《建立局区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根据协议,国家旅游局支持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主要目的地。随着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广西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2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广西旅游创汇127 8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而与广西毗邻的广东省旅游创汇1 561 0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可见虽然与旅游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发展潜力更大。广西要实现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必然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这就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广西人才开发目录》表明:广西旅游高级人才急缺,旅游高级人才主要包括:掌握两门以上外语,熟悉旅游业运作规程的高级导游、高级旅游策划经理、高级酒店经理等;小语种导游急缺,主要是精通越语、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等小语种,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又具备国际导游资格的小语种导游;掌握一到两门外语、熟知涉外礼仪的酒店运营管理人员,需求量有放大的趋势。

可见,旅游外语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现状

旅游外语人才应该是指既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若干门外语的专业人才。旅游外语人才首先是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并掌握若干门外语的技能,因此相对于外语类专业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只要加强外语技能的培养,更有条件培养出合格的旅游外语人才。在广西目前现有的76所高等院校中,55%的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各高等院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具有从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广西旅游教育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出境领队和旅游外语等,特别是高铁、邮轮和高尔夫、空乘等广西急需专业得到重视,已经在广西高校开设。统计显示,广西旅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游策划、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旅游外语等专业。其中,旅游外语专业占32%、酒店管理专业占22%、旅游管理专业占20%,这三个专业在校生约占总人数的75%。旅游本科专业主要为旅游管理和旅游外语专业,其中旅游管理本科在校生约占58%,旅游外语约占42%。[1]从专业名称可见,旅游外语专业已经在旅游管理类专业中脱颖而出,占到了一定的招生比例。按照目前的广西旅游人才需求状况,旅游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比其他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是广西旅游发展的急缺人才。而其他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旅游业就业市场上的优胜者,外语技能的优势也必须具备。因此,广西高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都要重视外语技能的培养,除了重视通用语——英语的技能培养外,对于东盟小语种的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广西民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广西最早开设的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基地。采取“3+1”模式(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毕业生掌握英语及一门东南亚语言(越南语、泰语、马来语),并有出国留学一年的经历。此类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并实践。

三.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就业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率较低,并且行业就业流失率较高的现象已经众所周知。但是作为旅游外语人才,具备了英语和一门小语种的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涉外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在没有与泰国的高校合作之前,毕业生无法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大专生竞争,也无法和理论知识扎实的一本、二本的毕业生竞争,以致大批毕业生无法在旅游行业内找到理想的职位,纷纷转向其他就业出路。通过与泰国高校的“3+1”项目的合作,从大一开始强化英语和泰语的技能培训,并在大三赴泰国高校学习实习一年,充分利用泰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培养的毕业生受过国际旅游专业培训,掌握了两门外语技能,形成了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通过毕业生反馈意见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对于毕业生的泰国学习经历十分感兴趣,英语和泰语的语言技能成了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用人单位还普遍反映,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不但在专业技能方面,而且在职业素质方面,都比非留学经历的学生略胜一筹。

四.广西旅游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培养

英语作为通用的外语,其使用范围之广泛性不言而喻。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生大都不是外语类考生,因此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般都不大浓厚。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后,《大学英语》是为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而开设的应试考试课程,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技能,就应该把英语作为专业来学习,尤其要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语》、《听力》、《阅读》、《翻译》等专业英语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技能培养需要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开展英汉双语的专业课程教学。从教材的选择和授课方式上都要符合国际上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总之,英语学习应该是贯穿整个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由浅入深地,使学生掌握好这门世界通用语。

(二)小语种的培训采取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合作方式

针对目前广西急缺小语种旅游人才的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一门小语种是很有必要的。小语种的学习与英语学习的差别在于,小语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外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需要有语言环境的支持。目前东盟国家对于中国留学生是很欢迎的,双方互换学生的交流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当中。东盟国家高校采取的是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合作,无疑为广西旅游业打开了一扇窗,通过培养旅游外语人才,加强了广西和东盟的旅游合作。

(三)加强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旅游行业是提供人们精神享受的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许多旅游外语人才兴致勃勃地进入到旅游行业就业,但是往往难以度过适应期就选择了转行。由于具备了较强的外语能力,转到其他行业的机会较多。因此,旅游外语专业人才的行业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旅游外语人才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首先对刚进校的学生要注重专业教育,树立他们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信心,对将来的旅游行业就业前景有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定位,对旅游专业学习设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其次,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见习实践环节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多多创造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机会。再者,加深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学生专业实习环节的管理。为学生做好旅游行业实习的规划,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四年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旅游外语人才会逐渐产生为旅游事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并对在旅游行业内成就个人的事业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广西多数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http:///detail/info61306.htm.

[2]邓秋霞. 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12期.181-185.

[3]王胜胜,白杨,刁红梅,白璐. 新时代外语人才的更高标准:语言和专业的结合. 教育改革.2012年第6期.20.

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涉外+实践’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0JGA09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韦瑾(1973-),旅游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地形象研究。

推荐访问:广西 区域性 集散地 人才培养 国际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