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系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为例,提出旅游本科教育要通过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体验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探析
由于旅游学科的稚嫩性和旅游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浮躁心态,整个旅游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旅游院系培养的人才不愿或未能在旅游行业就业,无法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因此,我们的旅游教育需要冷静反思,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旅游教育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性人才的定义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素质要求
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通过对所掌握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新的物质和思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性人才具备的素质和7条标准,即: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能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及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合有关研究,我们认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素质要求如下:
一是要具有创新思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须独立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独立开展自己的工作,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除了课堂上的训练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汲取、经验和阅历的逐渐积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逐渐形成和提高。
二是要具有创新意识。旅游教育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义务劳动、修学旅游等活动,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鼓励他们投身当地政府和企业所举办的会议、会展活动中去,担任义务导游、服务员、义工。用敏锐的视角发现新事物,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各种有利条件去工作、创造,逐渐培养创新意识。
三是要具有创新情感。创新情感,对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服务,对从业者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旅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情感。
四是要具备创新技能。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动手能力,这个动手能力不是一种简单劳动,它必须有设计、有创造性、有操作性。例如宴会的设计与组织、娱乐的管理等都需要较强的创新技能。
五是要具备创新人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是面对面的对客服务工作,将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还要及时处理客人的投诉,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坚毅宽容的个性等众多非智力因素。为此,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创新人格的养成。
二、培养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思路与实践探索
1 明确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指南。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主体,必须在国家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分析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情况,明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最终确定自身的专业定位。
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湖南旅游网络的中枢。长沙,作为一座具有浓厚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魅力的城市,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拥有“山水洲城”的独特城市生态地理格局,更为突出的是,以歌厅、酒吧文化为载体的休闲娱乐文化闻名全国。长沙市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颇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业基础,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长沙休闲产业,把长沙打造成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长沙学院的专业建设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进高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首要指导思想,着力将自身打造成以国际旅游和休闲文化旅游为专业双核的教育平台,突出与国际接轨的休闲教育特色,培养创新性旅游人才。
2 优化课程体系
由于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涉外性强的产业,具有跨系统跨行业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开放程度大等特点,加之其本身处于急剧的发展变革中,需要培养知识面广、文化素养高、外语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我校本专业课程体系。其主要改革内容,一是增加了基础课比重,适度减少了专业必修课的学时,增加了专业选修课;二是在学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强调案例教学;三是强化旅游文化教育,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文化性趋势;四是增加休闲学的相关内容和课程,如“休闲与游憩概论”、“休闲心理学”、“休闲资源规划与管理”、“休闲经济学”等,拓宽旅游专业的内涵,以适应新的行业发展需要;五是强化外语,除英语“双语”课以外,还开设了日语、韩语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以适应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3 重视体验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体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的体验。首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达到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次,要重视第二课堂,包括旅游知识竞赛、酒店设计、鸡尾酒会、导游大赛、大学生论坛等,并加强第一、二课堂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引导学生到旅游景点、宾馆、旅行社等旅游行业的真实场景中去亲身体验。我系鼓励学生暑假去与旅游相关的企业打工,不但锻炼学生组织、沟通、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回校后带着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则要求由单一的教师授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
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符合人自身认知规律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我们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其他研究活动,如设计调查问卷,去休闲农庄及张家界森林公园实地考察等。学生通过体验确定问题、寻找答案、衡量答案的学术研究过程,形成批判思维和探究方法。可以说“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对旅游专业内涵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旅游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管理系在空间、时间及深度上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环节施展和挖掘潜能的时间更长、空间更广、自由度增大。实践教学包括行业认识实习、课程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四种形式,在不同阶段分批、交叉开展。在第一学年暑假,安排为期两周的行业认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在第二、三学年,开展专业课程实践,如前往旅游企业考察和调研,在校内实验室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实训,精选案例展开分析讨论等:在第四学年,则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实习完毕后回校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为了使实践性教学有效开展,本专业建立并逐渐完善了一批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在美国、日本等国建立了部分海外实习基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创新性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一是引进高水平人才。适当引进旅游管理、外语及相关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引进在旅游文化、休闲研究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高级职称、实践经验丰富或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同时,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聘请在全国有知名度、在省内有权威的教授来学校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受到了学生的热情欢迎。
二是整合社会智力资源,成立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来自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兄弟院校,促进了以旅游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专家们不仅对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战略性问题提供咨询,还开办专题讲座,主动接纳学生到所在企业实习和就业,弥补了专任教师来源渠道狭窄,行业经验不够丰富的缺陷,有效地充实了教师队伍。
三是增加青年教师的行业经验,开阔视野。青年教师学历较高,理论修养较好,但缺乏实践经验。旅游系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鼓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或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他们参加旅游学界和旅游行业的各类学术会议与实践培训活动,以不断丰富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建构了“信息化”的教学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以讲授、案例和研究等多种模式组织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资源文件,从而实现了基于不同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完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资源库建设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库体系结构是由学习支撑系统和教学支撑系统两个系统构成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所谓“支撑系统”也就是“教”与“学”资源支撑系统。
“学习支撑系统”是支撑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教学支撑系统”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信息资源平台。从功能上可分为课堂讲授、在线测试、自主学习和讨论研究4个主要功能模块,是由多种类型的“教”与“学”资源文件构成。
“课堂讲授”模块包括教材文本、视频讲授、电子课件、音频动画、视频动画和辅助文献。其中教材文本存储了与课程相关教材的文本资料(章节概述、重点难点提示、详细内容);视频讲授是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以及专题视频讲座;电子课件是教师教学辅助素材也是学生课后复习的学习素材;音频动画和视频动画是针对抽象概念、组织原理、规范流程和操作流程制作的视听教材;辅助文献是与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多种“课堂讲授”资源文件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重复课堂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电子课件、音频动画和视频动画将抽象的概念及原理性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可利用其资源进行直观地再学习。起到了对学时数不足的补充和帮助学生重温课堂、延展学习的作用。
“在线测试”模块包括章节练习、综合练习和考试试卷多类资源文件。其中章节练习是针对教材收录的同步练习题;综合练习是针对各知识模块和应用技术收录的异步练习题;考试试卷是学期中、学期末的试卷试题。这些资源文件的作用,主要是用以检验“教”与“学”目标达成情况,同时为评价学习结果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体系。
“自主学习”模块包括课后答疑、参考文献、优秀案例和电子词典等资源文件。其中课后答疑是常见问题词条,以模糊查找的方式可为学生解答相关问题;参考文献收录了数据库相关论文、数据库应用相关信息等学习资源,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和了解数据库应用领域的新成果,提升对有关数据库原理的理解和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掌握;优秀案例是典型案例和学生优秀作业的开发文档,用以激励和启发学生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电子词典收录了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讲解与概念解释,用以为学生再学习、扩展学习提供学习辅助资源。
“讨论研究”模块实现了作业提交、批复以及专题讨论功能。其中作业提交、批复,是学生作业文档和教师对作业批复文档的集成,利用这些资源文件,学生和教师通过作业提交与批复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专题讨论是以命题讨论形式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和校际间师生的互动。“讨论研究”功能区的多种资源文件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校内师生和校外师生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带来相互提高。
三、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素材、题库、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疑难解答、资源索引、网络课程等资源的总和。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数量可称为海量。如何针对具体课程建立为其服务的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习题库、网络课程以及实验管理平台,是教学资源建设核心任务。
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实践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是我们十分关注和认真思考的内容:
1 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集成性。教学资源内容多、种类齐全和数量庞大,若不考虑其集成性,会给资源管理带来麻烦,我们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基于“自上而下”的思想进行设计。要从总体设计入手,再作局部设计,这样有利于多种资源综合使用。
2 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规范性。在教学资源建设初期就要制订标准化技术“蓝本”,一是为教学资源建设者提供创作依据,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二是能够为教师和学生使用教学资源提供方便,只要教师和学生了解部分教学资源,其他教学资源就会很快熟悉。
3 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专业性。无论是基础性的教学元素,还是多媒体教学素材以及网络课程,一定要保证教学资源的专业性,要科学地划分课程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知识特性进行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不要千篇一律,更不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
4 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扩展性。教学资源建设不能是短期行为,要考虑教学资源的扩充和持续性,要保证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素材能够不断丰富和及时更新。
5 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开放性。一是教学资源建设可吸收各地、各校和不同开发者提供的教学资源;二是教学资源可向有同类需求者开放。使教学资源建立和使用是开放式的,是相对广泛的。
6 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安全性。在加强教学资源开放性和共享性同时,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安全性,要防止教学资源滥用、盗用和被破坏。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建设的体系建构要以教学内容为纲来搭建资源平台,同时,也要根据现实所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来丰富和强化教学内容。从教学所拥有的资源库的角度看,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就应有与之配套的什么样的课程教学体系,这足以说明,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