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探析

摘 要:目前,我国实施公共卫生管理主要是以社会为单位,心理健康宣传与心理疾病预防以社区为单位,依靠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晚,服务职能水平与国外比较相对较低,各个方面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充分有效运用各方优势资源构建一个完善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而让所有的社会人群都能够接受具有协调性、综合性及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最终将实现最终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更快、更好实现。

关键词:社区服务;心理健康;体系构建;社会自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67-02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进入转型期,生活节奏变得高速化,生活环境也变得多样化,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心理上受到各种不良应激因素,从而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心理疾病及其诱发的生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持续升高,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问题之一。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居民心理卫生服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一)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社区主导心理服务同其他商业性质服务最大的区别在于,社区主导体现了其福利性质,也明确规定了政府对于该项服务事业有着必然的职责[1]。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一把手”对于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将心理健康同当地区域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放在同等高度,也没有切实认识到心理健康服务也使普通居民的一项基本权益与福利。另一方面,由于在基层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程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经济效应并不显著,也使许多基层政府望而却步。同时,社区属于基层治理机构,工作面广,开展心理服务除了需要社区主导外,还需要政府其他专业部门的参与与配合。譬如卫生局、公安、街道、民政局、救助部门、妇联、残联等。但由于目前我国社区心理服务仍然是以卫生部门(卫生局及下属卫生医疗结构)为主,其他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相互之间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资金保障不到位

资金不足,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当前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所面临的阻碍之一。相对于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落后了半个世纪以上[2]。我国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全民医保是2008年才开始起步,目前正处于推广阶段,仍有30%以上的居民未享受医保待遇。与此同时,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处于建设阶段,只在中等以上城市建有,并且远远没有普及,居民需求与医疗供需间存在极大的供需矛盾。当前社区心理服务主要都是挂靠在社区或者街道,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挖掘,资金多是依靠政府的临时性拨款,不够稳定,也不长久。

(三)社会组织和专业队伍分散薄弱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呈现年轻化特点,以中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大于45岁的仅占11.72%[3]。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所致。实际工作中,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是以兼职、非专业人员为主,有些地方甚至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目前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置上尚未考虑配备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另外关于居民卫生服务的社会自组织发展与社区参与程度不足,也进一步制约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社区医疗人员的配备普遍不足,人力的限制使得社区医疗只能够应对日常的医疗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同时即使是开展了,教育人员的学历层次却又普遍偏低,对社区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服务培训体系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区心理服务地区,其从业人员主要是基层医院调配的医务人员,基本都没有接受以社区心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培训。许多人都是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进行相关学习,学习方式也多集中于自学。社区心理服务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确保沟通的有效性。专业培训不仅有利于服务工作的有序发展,同时也利于从业者自身的心理健康,能够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和自我内心。但由于缺乏体系化的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致使专业技能与业务经验的不足,因此难以保证心理服务的水平及实际效果。

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一)转变政府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理念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投建力度,建设功能型、服务型的服务站,完善社区的内部功能,真正使社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发挥应有的作用[4]。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要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树立“政府、社会和民众共同调节”的观念。面对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要,政府显然难以个个满足,在实际工作安排中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配置和运行方式应适当做出调整,减少政府压力,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效率。欧美国家在公共产品管理模式创新中普遍重视将公共产品竞争化,一方面允许私人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形成与政府部门的竞争。另一方面在政府内部开展绩效管理、分散权力,形成政府内部的竞争。

(二)改进政府的治理模式

参考国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以发现,其政府治理模式与我国有着较大差别。笔者认为,今后政府在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时,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划桨”走向“掌舵”。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仍然是以统治型和全能型为主导,其管理中过于追求基层行政组织的权威性和功能的专门化。而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政府必须尽快转变原有的“划桨”者身份,而作为“掌舵”者。即减少工作的具体参与与实施,而加强宏观规划、管理监督职能。二是从集权走向分权。分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下放管理权至基层社区及社区卫生机构,给予其工作开展的灵活性,鼓励其工作创新与发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降低政府服务成本。二是政府向公民放权,向社会放权,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与监督。政府可以通过向社会组织、中介组织授权的方式动员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独立或者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形成多重代理关系。

(三)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政府肩负有社区心理服务的重要责任,在原则上需要以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来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因此,需要将社区心理服务纳入到公共卫生建设的范畴中,政府对其进行财政预算拨款,进行统筹规划,促进社区心理服务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当今的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筹资途径,构建起一套合理的社区心理服务经费补偿机制,以此来对社区心理服务的经费提供保障。这种多渠道的筹资机制与上一节中所说的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适当吸引民间资本,可以从公益角度和市场化运作角度来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四)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规划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应当首先明确管理权责,从多机构各行其是走向统筹整合[5]。笔者认为,可按照“以卫生局为领导,以心理卫生协会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落脚点”的服务模式创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体系。借鉴克拉玛依的机构设置模式,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网络体系是以政府心理工作中心为核心,以各街道心理工作站为平台,以街道相关机构人员为基础。同时加强心理服务干预、筛查、控制和跟踪的完全机制。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评估、诊断、跟踪,形成“信息、评估、反馈、防治”的预警系统及干预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心理干预具有更高的针对性。

(五)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在于人才的引进与队伍的培训两方面。在人才引进方面,拓宽人才来源渠道。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也可以由社区所在市县中心医院、心理专科医院调派专家进入社区。在队伍培训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部门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对各种专业知识与健康教育授课技巧进行经常性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医务人员各项能力水平。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合作,制定系统、规范、科学的培养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其次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学历教育。再次,政府应积极完善心理师资格评级认证体系。此外,队伍建设除了需要大量专业的心理服务人员外,同样需要全科医生、护士等多种医学健康服务人员,因此社区应当科学地设置队伍结构与人员组成。

三、结语

社会心理问题极大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执政者必须加以更大的关注和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本就是一项长期并且繁杂的工作,并不是某一个方面努力就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人员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积极、认真、扎实的对这项工作进行坚持与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一定的提高,并让他们的健康素养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孔筠,崔新娟,李德俊.社区卫生服务亟待加强心理疾病防治工作[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9(4):256.

[2]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2011(11):688-691.

[3]徐华春,黄希庭.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J].心理科学,2010(4):1006-1009.

[4]彭涛,李欣,臧立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7):47-48.

[5]蒋宗顺,刘柳,英徐璇,等.妇幼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社区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04(3):39-40.

推荐访问:探析 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