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全面分析了云南生物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产业 生物经济 云南

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生物产业崛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为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瓶颈制约,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最终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世界各国都把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生物技术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被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而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近 5 年内中国将重点培育数个产值达到 500 亿的生物产业基地。

一、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生物产业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和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其产值正以每三年增加五倍的速度递增。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约每 5 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 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 10 倍左右。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预计将在 2025 年后到来,到 21 世纪中叶,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

生物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生物产业正在推动新的产业革命形成,对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特别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三次产业革命。预计到 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3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达5%,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生物产业的市场空间将比信息产业大10倍。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增加2倍,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生物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与国家安全竞争的焦点,各国、各地区纷纷制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成立专门机构,并采取建园设区、争夺人才、增加投入等重大措施,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在知识密集区域集聚化发展,努力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如美国基础研究经费的49%用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欧盟第六研究框架计划的 46%用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是21世纪我国最有希望取得创新进展和最具国际竞争潜力的新领域。我国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我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建立生物产业基地、制定《中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纲要》、颁布《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重大专项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在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蛋白质解析、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9 年 6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阐述了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制造领域、生物环保领域。

目前全国涉及生物技术的企业7300多家,工业总产值约8000 亿元。国内许多省(市)如江苏、山东、天津等在“十二五 ”发展规划建议中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重点,纷纷制订专项规划和政策,设立专门领导机构和专项资金,培养专门的人才队伍,加速生物产业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给予全面支持,目前已经培育了一大批新企业,在我国生物技术发展中起着龙头带动作用 。

二、云南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云南是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科技力量较强的省份,自“十五”以来,生物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云南白药、景谷林业、绿大地、沃森生物等企业先后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全省9件“中国驰名商标”全部出自生物产业领域,50%的“云南著名商标”来自生物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的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云南具备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1. 资源优势

云南素有“生物王国”和“生物种质基因库”之美誉,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丰富,在中国已发现的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有426科、2592属、17000多种,科、属、种分别占全国的88.4%、68.7%、62.9%;珍稀物种资源占全国的67.5%,居第一位;云南拥有高等脊椎动物1799种,占全国总数的55%,还有昆虫100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254种濒危植物中,云南省有117种,占全国总数的46.1%,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383种濒危动物中,云南省就有243种,占全国总数的63.4%,其中23种为云南独有。微生物资源在云南省最为丰富,目前全世界公开报道过的放线菌,半数以上都能在云南找到。近20年来,中国发现的6个放线菌新属都是在云南发现的。云南省拥有854种野生食用菌资源占全国938种的91%以上,其中有不少为云南独有。每年自然储量约50万吨,但仅采摘10万吨、形成商品量3.2万吨,出口8000余吨,其中松茸出口日本1000多吨。

云南省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但却拥有全国50%以上的生物种类,在较小区域富集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发展生物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形成与战略投资者在技术、资金、商贸等方面合作的互补性。

2. 研发优势

云南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云南省140个科研机构中有76个单位从事生物产业相关的研发工作、研究人员3700多人。在生物科技创新领域,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在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建设和认定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已成为生物产业研发基地,在以特产天然药物有效成份为基础开发的人工全合成和结构改造药物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初步形成了涵盖生产、加工、贸易的科技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3. 产业基础优势

云南生物产业企业和产品具备较突出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烟、糖、茶、胶、畜、林和天然药物、绿色保健食品、花卉园艺、生物化工等为主的生物产业格局,2008年,全省生物产业增加值达194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扣除烟草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全省其他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12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1.7%,生物产业已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

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等品种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烟草、鲜切花、咖啡、核桃、食用菌等品种的产量名列全国第一;蔬菜、中药材的面积和产量不断向全国前列迈进;肉类总产量跃居全国第八位,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现代医药、花卉园艺、生物能源、木本油料等新兴生物产业逐步兴起。

规模以上各类生物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00多家,主要生物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8%。生物产业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达到9件、314件和10件,拥有斗南花卉、晨农蔬菜、云南白药、排毒养颜胶囊、昭通天麻、云南红酒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

三、云南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生物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云南生物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品牌产品不多、企业未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业“工程化”环节薄弱等突出问题。

1. 企业规模较小,品牌产品不多

云南省生物技术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体现不够,市场份额较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的龙头企业、企业集群不多,大多数为小企业,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有资质的生产型企业较少。新产品开发、生产与科研结合不够,缺乏支撑生物技术产业的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难以占领更大市场。

2. 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未能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人才,在发达国家,企业是生物技术产业的主体,R&D 经费主要来自企业,R&D 人员主要在企业,生物技术 R&D 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20%左右,我国为5.0%,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不到 3.0%,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更低。云南主要技术力量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中介体系不完备,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亟待建立。

3. 产业“工程化”环节薄弱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是生物技术创新的主导者,使得我国生物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虽与国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化阶段的差距却不断拉大。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产学研结合不紧、企业研究力量薄弱、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外,“工程化”环节薄弱是主要原因。形成产业链条的中游“中试、放大、集成”的瓶颈制约严重。一些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的产品都达到标准,但一旦进入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却很少成功。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成果仍不能满足生产和商品化的需要。而对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来说,由于无中试基地或无资金进行中试、放大,其科研产品不能直接延伸到下游,从而造成产业上下游链条的衔接不够,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四、云南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建国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全省按照“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巩固提高烟、糖、茶、胶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果蔬、马铃薯、花卉、食用菌、咖啡、中药材、特色经济林等优势产业”的总体要求,生物产业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好的喜人局面。目前,制定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对发展生物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生物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针对前面所述云南生物技术领域特点、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云南生物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建立加快生物农业发展的协调和管理机制

云南省生物产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机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科技先导、企业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生物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省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服务职能,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建立起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体系。抓住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出云南生物产业前瞻性发展思路、战略举措以及具体政策措施和发展模式,促进全省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2.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创新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增量带动存量,盘活分散在各部门的存量资金,采取财政、金融、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和政策杠杆,全方位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向生物产业聚集。

省级财政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云南生物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较大数额的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破解生物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和延伸产业链的集成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强化支持源头创新,加强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度关注生物技术研发生产中关键“工程化”技术的攻关研究,解决目前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和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运用财政支持、金融信贷、引进外资、民间投资等渠道,解决生物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财政资金“以小拨大”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生物产业。制定生物产业融资的可操作政策,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进入、退出的科学机制。

支持生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生物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支持生物技术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和创业板直接融资。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生物企业要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支持中小企业以专利技术为担保向银行贷款。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吸引省外、国外风险投资机构来云南省建办事处或选择投资项目,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吸引大批社会资金投向生物工程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大力扶持科技投融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3. 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合力

结合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整合国家和省、市、区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研发、技改、产业发展的资金以及其他相关资源,集成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建立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加强生物产业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形成推进生物工程发展的合力。

4.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营造吸引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构筑生物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生物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生物产业发展创业基金,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创业;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各类人才在云南创办生物产业企业,大力推动工业、商业人才向生物产业基地流动。所在地政府给予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三个层次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发现人才、尊重人才、量才取酬的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集聚生物产业发展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

5.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建立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纵观国际上生物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制度变迁在生物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几乎与技术变革同等重要的作用。这是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相一致的。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创新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净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潜能,从而实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我国生物产业秩序尚不规范,相关产业政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已有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产业政策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云南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刚要

( 2006~2020年 ) 》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配套税收政策,鼓励生物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原始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相关产品开发、创新性企业建设、技术开发费 150%税前抵扣等一系列实用政策。云南应根据现代生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等特点,结合国家税收改革方向和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针对生物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

6. 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云南应积极开展生物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走出去”,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生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国内市场开拓能力和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配套相关政策,吸引省外、国外生物技术企业来滇设立分公司、创建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 韩春清,王志章. 全球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J ]. 中国商界,2008,(8):104

[2] 王宏广. 发展生物技术引领生物经济 [M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 2006 [M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7.

[4] 牛西平. 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对策 [ J ]. 商场现代化,2005, (10) : 168 - 169.

推荐访问:云南 产业发展 生物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