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3月住院及门诊不同程度不明原因的腹痛患儿118例,另选45例无明显腹痛症状及体征的健康体检小儿设为对照组,使用高频探头,对腹痛及无症状小儿腹部进行常规扫查,观察腹腔有无淋巴结肿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118例不明原因腹痛、呕吐及部分伴发热患儿中,84例腹腔淋巴结肿大患儿中,合并阑尾炎者9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4例,腹腔淋巴瘤2例。对照组45例无症状正常小儿中29例显示腹腔淋巴结,其中淋巴结肿大者13例。结论:高频彩超能够清晰显示小儿腹腔淋巴结,同时能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做出正确诊断,并通过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彩色血流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腹痛小儿超声诊断报告中常见表现之一,临床多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淋巴结肿大还见于阑尾炎、淋巴结核、淋巴瘤等疾病,且部分无腹痛症状小儿做腹部常规超声检查亦显示腹腔淋巴结及淋巴结肿大现象。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3月118例门诊及住院不明原因腹痛患儿,及45例无明显腹部症状的对照组小儿,通过高频超声常规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并结合临床及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发现高频彩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3月住院及门诊不同程度不明原因的腹痛患儿118例,男65例,女53例,年龄4~12岁,其中部分患儿有发热、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约1~7 d;部分患儿有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程1~3个月或半年。另选45例(男26例,女19例)无明显腹痛症状及体征的健康体检小儿设为对照组。

1.2 仪器 使用Aloka prosound α-10及Philips Sonos 5500彩超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3 MHz。

1.3 方法 受检者取仰卧位,先用腹部探头常规扫查,排除肝胆脾胰、泌尿系疾病及肠梗阻、肠套叠等急腹症,再用高频探头对小儿中腹部进行扫查,探头可适当加压排除肠气干扰,以脐为中心依次向四周检查,探查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诊断标准:同一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淋巴结显示,淋巴结长径≥1.0 cm,长径/短径≥2;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呈树枝状及淋巴门样血流,诊断为肿大[1]。长径<1.0 cm,短径<0.5 cm者诊断为淋巴结显示。观察并记录淋巴结部位、大小、数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情况。测量淋巴结最大长径、短径,并计算其长径、短径比值。2~3周后对患儿组进行复查或随访。

2 结果

本组118例患儿中84例腹腔内检出数个至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大小在0.6 cm×0.3 cm~2.5 cm ×1.2 cm之间,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右侧腹腔内,其超声特点:(1)69例患儿腹腔淋巴结呈簇状或沿肠管走行散在分布,呈椭圆形或肾形低回声,边界清,皮髓质界限清晰,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高回声,包膜光滑,完整,无融合和钙化,长径/短径>2,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点状、带状或树枝状五色相间血流信号(图1A)。(2)4例患儿腹腔淋巴结互相融合,回声强弱不均,部分淋巴结内探及液化、钙化回声,内部血流信号稀少。2例患儿腹腔淋巴结回声明显减低,近似无回声,呈圆形或不规则型,分布广泛,长径与短径之比<2,皮髓质界限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呈中心型,频谱低阻。(3)部分患儿在右侧髂窝三角区可探及液性暗区,深径<1.0 cm(图1B)。其中6例于右下腹探及肿大阑尾。3例患儿于颈部及腹股沟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1~2周后随访及复查,58例患儿经药物治疗后腹痛症状减轻、腹痛次数减少或消失,超声复查显示结节多明显缩小或长径达1.0 cm以下,彩色多普勒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1例患儿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复查,腹腔淋巴结超声表现无明显变化,考虑慢性淋巴结炎;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经临床进一步检查并到上级医院会诊证实4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例腹腔淋巴瘤。对照组45例小儿中29例腹腔内探及淋巴结回声,长径在0.5~1.5 cm之间,其中长径≥1.0 cm,短径大于0.5 cm者13例,淋巴结呈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彩色血流显示较少,星点状。

3 讨论

淋巴结在小儿的健康发育中有很大的作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非常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为明显,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盲部停留,因此,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容易在此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2]。由于小儿腹壁薄,腹腔和肠间隙内脂肪含量少,利用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可以对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进行观察。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应用报道,但是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却有不同观点,也有学者建议小儿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最大肠系膜淋巴结同时满足纵径≥7 mm,横径≥2.7 mm,纵横比值≥1.5[3]。超声观察小儿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图像清晰,效果良好,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缺乏的特异性,本组研究中患儿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占71%,其中阑尾炎占7.6%,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占3.3%,腹腔淋巴瘤占1.7%;正常对照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占18%。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腹痛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并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时应除外以下几种疾病:(1)阑尾炎,一般于右下腹可探及肿大阑尾及少量腹腔积液,同时伴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者。(2)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早期不易鉴别,但常规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随病情发展淋巴结内部回声可出现液化、钙化,淋巴结可相互融合,甚至可出现腹腔积液。(3)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为圆形、不规则形,回声低,其他部位也出现淋巴结肿大。另外,有文献报道,腹痛小儿与无症状小儿所见肠系膜淋巴结几乎没有什么区别[4-5],但本组研究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在腹痛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差异,同是增大,但增大程度不同[6],内部血流显示状态也有差异,此时需要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仔细鉴别。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能够清晰显示并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并有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为腹痛患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吴锡新,林纪光,金国信,等.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2007,42(11):985-986.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 岑本莲,李民,郑红,等.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3(25)294-296.

[4] 汤贞彦,齐信王.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J].浙江实用医学,2005,11(4),278-282.

[5] Simanovsky N,Hiller N.Importance of sonographic deteccion of enlarged abdomin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J].J Ultrasound Med,2007,26(5):860-864.

[6] 刘贵林.小儿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J].中华小儿外科学杂志,2004,25(4):364.

(收稿日期:2012-11-19) (本文编辑:连胜利)

推荐访问:肠系膜 小儿 诊断 临床意义 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