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理、安全用药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十四)

(接上期)

22.药源性胃肠道疾病

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因此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临床上约有10%~20%的药源性疾病发生于胃肠道。药源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常导致消化管运动及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药源性胃肠道疾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用药剂量大、疗程长;②空腹服药;③伴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等;④过敏体质;⑤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引起胃肠道反应是多方面的。

(1)最常见的冒肠道反应为恶心、呕吐,最常导致这种反应的药物有:氯化钾、硫酸亚铁、四环素、磺胺药等;对胃直接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有:洋地黄、阿片类止痛药、左旋多巴及雌激素等,洋地黄引起的恶心常常是中毒的早期症状,氨茶碱中毒也可表现为恶心。

(2)食道反应、溃疡和狭窄。影响括约肌的药物如阿片类和抗胆碱药。治疗量或过量的心得安可引起食道痉挛。降血压药硝苯地平可减少食管收缩频率,影响食管运动。消炎痛、布洛芬、氯化钾、多西环素、克林霉素及青霉素V钾等可引起食道溃疡。药物引起的食道溃疡和狭窄与服药方式也有关,比如干吞药片或用饮料送服,或卧位服药易造成食管溃疡或狭窄。

(3)消化道炎症。药物引起的舌炎、口腔炎、食道炎及结肠炎等消化道炎症,其最常见的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秋水仙碱等抗癌药由于干扰胃肠细胞分裂和修复而引起恶心、呕吐。此外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不但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和炎症,还可并发霉菌或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伪膜性肠炎。

(4)胃排空异常。可减慢胃排空的药物有:抗胆碱药、阿片类止痛药。可加快胃排空的药物有:灭吐灵、吗丁林、西沙比利等。

(5)消化道出血与溃疡。药源性消化道出血和溃疡在药物治疗中最为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凡能影响胃肠道保护机制的药物都有引起溃疡和出血的可能。其特点为:①发病与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有关;②服药4日内发生;③常见腹痛不适;④黏膜病变多见,呈多发性,黏膜水肿,出血多呈渗出性;⑤55岁以上年龄者多发;⑥停药后迅速好转。

(6)最易引起胃出血和溃疡的药物:①非甾体类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炎痛喜康、甲氧萘丙酸、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②糖皮质激素类,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③抗菌药物,头孢拉定、头孢哌酮、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硝唑、伊曲康唑、利福平、利血平等。此外饮酒可致胃出血,正常情况下,健康人饮酒后胃出血量约为0.4毫升/天,大量饮酒时,可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和呕吐咖啡样液体,胃镜下可见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局部可见出血斑和出血点。

23.药源性肝损害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伤害肝细胞,药物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约为10%左右,因黄胆入院的患者中有5%为药物引起的。主要的药源性肝病有:①代谢性药源性肝病,主要药物有氯丙嗪、阿米替林类、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菌药、抗风湿药、抗甲状腺药和免疫抑制剂等。②急性肝实质性药源性损伤,其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尿药等。③药源性脂防肝,以胆汁郁积性损害为主,其药物有异烟肼、甲氨蝶呤、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四环素、水杨酸盐、丙戊酸钠等。④慢性实质性药源性肝损害,包括活动性慢性肝炎和慢性胆汁郁积,其药物有甲基多巴、异烟肼、扑热息痛、氯丙嗪、米帕明、甲苯磺丁脲、红霉素、丙戍酸等。⑤硬化性胆管炎,有氟尿嘧啶等药物。⑥药物引起的肝血管病变,主要为一些抗癌药物。

24. 扑热息痛引起的肝损伤

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服用时是目前最常见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扑热息痛的肝毒性与年龄有关,婴幼儿对扑热息痛的耐受性比成人强,是因为婴幼儿尚未成熟的肝代谢酶不能将其代谢为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但目前有文献报道的扑热息痛所致婴幼儿肝损害是由于反复多次给予婴幼儿及新生儿含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结果导致中毒和中心肝小叶坏死的发生。

长期酗酒者对扑热息痛的肝损伤特别敏感,服用常规治疗剂量或稍微过量就会诱发中心肝小叶坏死,反复刺激可使肝纤维化。

脂质过氧化反应可极大地诱导肝细胞破坏,而扑热息痛可显著增加过氧化物的含量,加重肝损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肝脏对抗扑热息痛引起的肝损害。临床上也可用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蛋氨酸等药作为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的治疗。

25.酒精性肝病

长期酗酒者几乎都伴有酒精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可减少脂质在肝内的氧化,抑制多种三羧酸循环酶的活性,使得脂肪在肝中堆积。长期酗酒者也可增加肝内甘油三酯的合成。

酒精性肝炎,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能引起肝内蛋白蓄积,蛋白质吸收水分导致氺潴留,引起肝缺氧坏死。乙醇还可导致自由基介导的肝损伤,酯质的过氧化参与了酒精性肝炎的发病。

酒精性肝纤维化,肝小静脉周围纤维化为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早期病变,可发生于炎症性坏死或脂肪肝之后。由于酯质的过氧化所产生的醛类也可以刺激肝纤维化的形成。

酒精性肝硬变,持续酗酒者肝纤维化可最终发展为肝硬变。肝硬变也可不经酒精性肝炎,直接由酒精性脂肪肝发展而来。

26.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由于酒精性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故治疗主要针对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①戒酒:是治疗的根本原则,戒酒后脂肪肝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消失,酒精性肝炎在临床症状和病理上都可明显改变,伴有凝血酶活动度降低和腹水的患者,病程可能反复,但最终仍可缓解。②饮食:高热量饮食可降低酒精性肝炎的死亡率。厌食者可进流汁饮食或给予胃肠外营养,食欲恢复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③药物治疗:可用一些氧自由基清除剂,如谷胱甘肽等,也可以应用聚烯磷脂酰胆碱(PPC)防止肝纤锥化和肝硬变的发展,减轻乙醇所致肝肿大、脂肪肝和高脂血症,PPC也可能逆转早期肝纤维化。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千家万户 用药 走进 知识 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