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划片:就近入学的起点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今年4月,教育部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会议强调:坚持免试划片入学,淡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竞争,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就近原则,尽量使片区科学合理;对于热点学校,要尽量扩大覆盖面,进行随机派位,做到机会均等;坚持阳光招生,确保整体工作在社会监督下进行,争得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要明确县级主责,根据《义务教育法》确定的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负起责任,具体操作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

划片入学是当前重点教育政策

划片入学主要采用“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方式进行。“单校划片”,即直接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优质初中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即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

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即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该方式。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组织考试及与入学挂钩行为得到杜绝,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已经实现上述目标的城市要进一步巩固提高。”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谈到2014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划片入学,体现就近原则,坚持“阳光”招生,确保整体工作在社会监督下进行,争得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要推进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均衡发展,做大优质资源“蛋糕”,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为招生入学夯实基础。

政策目标:解决择校难题

一个月内,教育部两次下发通知,先是下达“小升初”就近入学《实施意见》,接着再次下发通知,专门针对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详细的时间表:到2015年,这些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这项政策的目标,就是解决困扰基础教育多年的问题:择校。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实现教育公平。

2013年,家住北京通州的马勇费尽周折把孩子送进了城区的一所初中。每个周末,他和爱人要送孩子学习吹长号。孩子的嘴总是噘着,腮帮子几乎吹变形了。和北京一样,在全国一些大城市不同程度存在“择校”现象。重点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仍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影响了社会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不利于和谐稳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19个大城市是“小升初”存在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教育部相关司局进行过广泛调查,召开过多次座谈会,也多次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才归纳出这19个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对其提出专门要求。

早在2013年8月,教育部在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时就明确提出,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这一规定并没有落实。有家长表示:“划片入学是我小学入学就在做的事,而就近小升初是我六年级时开始实施的政策,而现如今我已经33岁了,这政策竟然还没彻底落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从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即使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会刺激家长竞相买学区房。

尽管努力多年,不同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北京一所重点小学的家长表示,他孩子上的学校,很多教学实验设备是从外国进口的;学生的文艺演出在大剧院,甚至有出国演出的机会;校庆仪式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邻居孩子的学校,办学条件就没有这么好。熊丙奇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之所以难以得到解决,就因为教育严重行政化,有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甚至成为择校利益链的重要一环。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主导教育资源配置,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和评价者,学校办学没有自主空间。

专家表示,学校差距过大,尤其是师资队伍和生源之间的差距,是大城市难以落实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主要原因。缩小差距需要通过校长、教师流动,以及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等措施加以解决。

保障政策实施需要信息公开

要让每一阶段的招生都经受得住公平性的质疑,须继续压缩招生的非正常操作空间,需要更负责的公开、透明机制。教育部就近入学的规定发布后,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阶段的招生改革政策不断出台。2015年,北京、上海等19个大城市的小学要全部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19个城市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不再“推优”,完全按成绩录取,同时全面取消择校生,并逐年减少各类特长生的招生比例,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这一套教育改革“组合拳”力度不可谓不大。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打破了以往“推优”、电脑派位等种种升学、招生模式。推行这一政策,能把不少家长从“小升初”的竞赛当中拯救出来,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

不过,人们开始担心,这会形成一种不良效应:欲上优质高中,必先就近上优质初中,欲上优质初中,必先就近选择有利学区。步步倒逼,很多家庭不得不从幼儿阶段,从买学区房开始,谋划一场未来十年的棋局。所以,要让划片入学的改革起到增进教育公平,而不是与之相反的效果,也需要有诸多辅助性的政策。要让每一阶段的招生都经受得住公平性的质疑,须继续压缩招生的非正常操作空间,需要更负责的公开、透明机制。过去民众对一些优质学校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反对有好的学校,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不够公平,总是为特权、为各种关系、门路留下一扇后门。今年北京中招全面取消择校生,是一个进步,减少了不透明操作的空间。如果,例外总是难以避免,那么,例外招生就应该置于更严格的监督机制下。例外招生的学校有责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其招生结果,并向公众说明缘由。

就近入学、学区化管理的新政,大大改变了过去的择校入学模式。所有人在新政面前,都面临着信息不公开的处境。这种时候,把划片信息公开,既是缓解人们焦虑的措施,也是推行新政的手段。

实现教育公平第一步

冯来银因工作需要2013年才落户昆明。她对昆明公办学校的划片信息并不了解。今年,她的孩子面临小升初,所以,她到处查阅资料,试图了解自己的孩子能被分到哪个学校。让她失望的是,网络上根本查不到划片学校的信息。她咨询学校,得到的答复是:每年户口划分都会有些变动,今年公办学校的划片情况并不清楚。“学校划片没必要遮遮掩掩,只要能够遵循就近就便,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那我就没什么意见了。”冯来银说,制定政策最好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多考虑,且制定好就不要朝令夕改,让家长无所适从。公开的划片信息当然是越详细越好,最好能在媒体、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布,把划片区域、户口对口学校按片区列成表格。同时,也希望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能尽快公开公办中学怎么划片,各个区的户口具体又该对口到哪个学校等信息。

更多家长表示,划片信息公布时间越早越好,这样可以给大家吃定心丸,对下一步安排能有个接受和准备的时间。如果划片信息都能够公开透明,这就等于让家长们吃了颗定心丸,至少能够清楚知道孩子可以在哪里上学。同时也可以减少家长猜疑。划片信息公开透明牵扯的利益群体太多,有关部门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优质公办校附近的学区房热一直都是个问题,如果划片信息提早公开,肯定会加重学区房热。全面且提早公布划片信息,可能会衍生出“空挂户口”“伪造居住地”“搭户”等现象。但房价问题不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是人的基本权利,抬高房价的是户籍制度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应责怪划片入学制度。教育部门能做和该做的,就是让人不管怎么选择,都能得到好的教育。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表示,“入学平等的要害是反腐与教师流转。”学校的平等建设并不难。教学水平有两大支撑,一个是硬件,就是教学条件,现在国家不差钱,奥运会都办得起,把钱投到普通初中,硬件平等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支点是教师的水平,不增加教师上班的交通成本,让初中教师在本区内轮转,3年轮转一次,抽签决定去向。”

在这个制度形成之前,必然会有同一学区内学校间差距过大的现象,所以,需要加快学区内教育资源的均衡。过去,一提到教育资源不均衡,人们想到的就是城乡不均衡、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之间的不均衡。学区化管理政策的实施,把同一县级行政区内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使得教育资源管理被迫实施更加细化的措施。要实现教育公平,不是朝夕之事,需解决大量不同种类的问题。有些问题是用钱解决的,有些问题是用制度解决的,有些问题是在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之后,才显现出来的。就近入学是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之路上的第一步,而划片信息公开是实现就近入学政策的第一步。

推荐访问:划片 就近 入学 起点 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