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对于稠油油藏,常规方法很难将原油开采出来,蒸汽吞吐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稠油热采方法,同时保持热采稠油井的稳定、高效生产,离不开好的生产管理方法,采取分阶段管理法,实现稠油生产精细化管理,有效达到了提高其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精细化管理;开发效果
稠油热采是向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注入地层蒸汽干度越高,其热焓越高。如何保证注入油层蒸汽的干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提高井底注汽干度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锅炉出口干度,二是减少输汽过程中的热损失。通过研究如何减少输汽过程中的热损失,在锅炉出口干度一定的情况下,以保证井底干度达到设计要求。
1注汽管网热损失计算
蒸汽输送热损失包括注汽管线热损失、阀门热损失、支墩热损失,根据《注汽管线热损失分析与保温技术研究》知道,支墩热损失占输汽过程中热损失的13.6%,阀门散热损失占输汽过程中热损失的2.3%,两项为15.9%,注汽管线热损失占84.1%。因为阀门、支墩热损失理论计算较困难,使用仪器现场测量支墩权平均求得占总热损失的比重。如果能计算出注汽管线的热损失值,就可求得墩和阀门的散热损失。重点研究注汽管线的热损失的理论计算。注汽管线散热损失主要包括注汽管壁通过保温层的导热,保温层和空气的对流辐射换热,在工程计算中,可将对流、辐射换热系数复合成对流换热系数。
2稠油井配套工艺技术
2.1防偏磨配套工艺,延长杆管使用寿命。
采用空心杆掺水工艺后,热采井综合含水由30%上升到了60%以上,原来使用的抗磨节箍防偏磨作用明显下降,杆管使用寿命缩短。针对这一问题,在热采井中应用空心杆抗磨付替代抗磨节箍,防偏磨效果发生了明显好转,空心杆的在用时间由120天延长到了310天,能够完全覆盖注热转周周期。
2.2防砂配套工艺,延长防砂管柱使用寿命。
针对油层胶结疏松、易出砂的特点,在全部采用两步法机械防砂时,注汽过程中的高温高流速蒸汽将砂墙推向油层深处,在放喷回采过程中地层砂回吐,造成防砂失效,尤其是多轮次注汽后更加明显。因此采用不动管柱环空冲填补砂,将铅封换为热采封隔器或采用暂堵球防砂,提高了防砂效果,解决了层问渗透率差异大的问题。例如:A井均采用不动管柱环空冲填补砂工艺,有效解决了里地层吐沙、生产周期短的问题。
2.3管柱配套工艺模式,实现井下管柱规范化和标准化。
针对热采井管柱类型多,职工不易掌握的问题,积极与工艺所结合,形成了注汽、超稠油生产等四项标准管柱,使职工对热采生产各个阶段的管柱组配一目了然,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防砂管柱配套:绕丝筛管+信号筛管+扶正器+热采充填工具+铅封;注汽管柱配套:喇叭口+热敏封+热胀补偿器+隔热管;生产管柱配套:丝堵+筛管+56抽稠阀式泵+泄油器+76油管;特超稠油井管柱配套:喇叭口+双水温阀式泵+热敏封+热胀补偿器+隔热管)。
3分阶段对热采井管理
保持热采稠油井的稳定、高效生产,离不开好的生产管理方法:分阶段管理法。所谓分阶段管理法,即把生产井的一个转周周期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指油井开始生产后的高产液量、高含水期;中期则是生产阶段的原油日产量平稳生产的一段时期;后期为低日液、低日油期。其理论划分图示如下:
实际生产中,不能用原油产量一个标准来分期,我们经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从原油的产量、含水率等的变化情况来综合诊断单口转周井的生产趋势,并以此作来依据来监督稠油井的日常生产。因此,比较实际的分期界定图示应结合产量和采出液的含水情况来划分,如下:
在稠油井生产的前、中、后期,前期含水随着原油产量的上升而迅速下降;中期含水及原油产量则趋于稳定;后期随着地层温度下降,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变差,含水上升较快,产液量日趋下降。分析各个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后,就容易对稠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做出预判,以提前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对。
4分单井对热采井进行管理
热采井每口井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采用笼统的、粗放式的管理,对所有的稠油井都用一种管理方式,想要保持稠油的稳产、高产那只能是一种幻想。而通过对各单井的生产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了每口井自己的出油规律,为其量身定做一套生产运行方案并由此总结出每口热采井相应的管理方法。对单井转周生产前、中、后期进行单独划分并做出一套符合該井的日常生产运行管理方案。具体做法如下:先全面地了解、落实每一口井的动态资料,抓好计量工作重点,从液、油、水的变化等找出单井生产发生变化的蛛丝马迹。这个过程中我们确保了资料录取的全准率,一切用数据说话。因此我们要求每一名资料录取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去录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审查,排除因计量仪器故障所引发的虚假数据的上报。只要真实数据亮出来,很多生产过程中后知后觉的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数据和经验预先推测出来。当先期的数据录取工作落实后,我们开始对单井进行分阶段划分,然后将日常工作重点放在分阶段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