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思路探讨

摘 要 综合分析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资源优势,明确“濮上绿韵、宜居龙都”的森林城市建设定位,确定濮阳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以“三带一圈”为空间布局,以“四大走廊”为生态骨架,以“五大”生态工程和“六大”产业工程为载体,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定位;建设内容;河南省濮阳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2.003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主要表现为城市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加剧,生活垃圾围城,热岛效应与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1-6]。因此,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森林城市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纽带,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濮阳市先后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狠抓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5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等多个国家级称号,濮阳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特别是2011年以来,濮阳市把造林绿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新濮阳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和手段,出台印发《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规划(2013—2017)》《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的意见》《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和规划,积极落实,全市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1濮阳市概况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市土地面积4 188 km2,下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5县1区,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2015年初濮阳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优势

2.1森林资源

濮阳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据濮阳市森林资源连清数据,截至2014年底,濮阳市林业用地面积86 556.7 hm2,占总面积的20.67%,林木蓄积量(包括散生木)达到3 625 917.3 m3,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5.4%。濮阳市常见动物资源有4门12纲39目85科200多种,植物资源丰富,境内共有142科、603属、1 160种(含变种及变型)。据《濮阳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全市湿地包括4大类,8个湿地类型,总面积18 491.32 hm2,全市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处、试点2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湿地公园试点1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保护小区1处,森林公园4处。2015年,濮阳市同时获批两处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南乐黄河故道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和清丰阳子国家生态公园(试点)。

2.2生态区位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濮阳市属于“中原经济区”,其生态建设的重点是“依托黄河标准化堤防和黄河滩区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绿化,推进平原地区和沙化地区的土地治理,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7]”。在《河南生态区划报告》中,濮阳市属于“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区”中的“豫北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和“内黄-濮阳土壤沙化控制农业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建设方向为加快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综上,濮阳市生态建设须按照以上区划定位确定的方向,加强沿黄区域堤防和滩区生态治理,提升农田生态质量,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

2.3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知和利用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人类与森林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濮阳的森林文化体现在三方面:1)桑树文化。桑是濮阳市的乡土树种,栽植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黄帝元妃螺祖就教民养蚕、缫丝、织帛,更有因桑林遍地、景色优美造就桑间濮上、林水相依的人间佳境,成为后世向往的美好宜居环境。2)园囿文化。濮阳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发展品种有枣、苹果、梨、桃、葡萄、李、石榴、山楂等,其中桃、梨、枣、杏栽植历史可达数千年。3)诗经文化。濮阳在春秋时期是卫国都城,《诗经》中的濮阳林木葱郁,美丽多姿,说明龙都人民很早就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糅合与应用。

3建设定位

濮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华夏龙都”。秦汉以来,濮阳一直是黄河中下游商贾云集、农事发达的地方,濮水之畔,桑树遍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不少诗篇都描绘了“桑间濮上、林水相依”的美丽景色。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要继承弘扬自古以来人们追寻生态休闲的传统理念,大力开展生态建设,造林扩绿,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传承文明,再现桑间濮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根据濮阳市历史文化淀积、自然环境特点、城市发展趋势和群众生态需求,确立“濮上绿韵、宜居龙都”的森林城市建设定位。

4建设目标

通过城市森林建设工程、乡村绿化工程、道路和水系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企业绿化建设工程等,构建覆盖全域的森林生态体系;通过经济林建设工程、苗木花卉建设工程、优质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工程等,不断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开展森林旅游、建设生态科普基地、保護古树名木、开展生态文化活动等,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形成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通过2~3年努力,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把濮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森林城市,再现桑间濮上的美丽画卷,使之成为黄河北岸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5建设布局

结合绿地系统建设、城镇发展、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总体规划,拓展宜人空间,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确定濮阳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以“三带一圈”为空间布局,以“四大走廊”为生态骨架[8],以“五大”生态工程和“六大”产业工程为载体,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三带一圈”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空间布局。“三带”即黄河生态涵养带、金堤河生态涵养带和黄河故道防护林带,“一圈”为都市生态林业圈,三带一圈相接互补,逐步将森林生态、生态产业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四大走廊”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骨架。以引黄入冀工程为轴的“一河两路两林带”的西部生态走廊;以第一濮清南、马颊河为轴的“一河一路两林带”的中部生态走廊;以黄河堤防为轴的黄河生态景观走廊;金堤河生态走廊。通过水、路、堤、林综合治理,形成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纵横交织、相互贯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使之成为濮阳生态产业建设的骨架。

“五林相依”是按照“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林田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的建设模式,让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合,做到处处见林,处处见绿,塑造和谐秀美、林茂粮丰的田园风光,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六大产业”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着力实施的六大重点产业工程,坚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大力开展林业扶贫开发,着力实施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优质用材林基地、林纸林板家具、林下经济和森林观光休闲等六大产业工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林业获得感。

6建设内容及规划特色

6.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坚持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三带一圈”生态布局,分区而治,协调推进,着力发展生态林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还可以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显著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力。森林生态体系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城镇绿化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人居环境绿化工程。

6.2森林产业体系建设

按照“着力构建高效多能可持续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总要求,牢牢把握“兴林富民”这一条主线,充分利用平原地区立地条件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注重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优质用材林,注重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注重发展林下经济及生态旅游业,做到从单一经济效益到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深具平原特色的濮阳林业,实现林业产业的高效、多能,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林业产业的多样化需求。

6.3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载体建设森林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特色果园文化、诗词文化、红色文化、杂技文化等发展潜力,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濮阳城市品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需求。

6.4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种苗保障,确保全市自有苗圃能够满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苗木需求。加强林政执法管理,建立较完善的木材流通监督制度、森林资源林政案件举报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建立市、县(区)林权管理服务机构,规范林权管理,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保险制度,实现森林资源可抵押、可流转。全面推进森林公安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有效提升保护森林资源、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全面落实森林健康战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建立健全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控灾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林业科技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通过培育科技人才、推动科技示范、引进良种及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好林业科技支撑的保障作用。

7结语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创森”工作中,如何明确发展定位,突出特色,找准建设思路是“创森”工作的根本[9]。濮阳市遵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坚持生态、生产、文化并重,立足地处黄河故道和黄河纵观全境的区域特点,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从良好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中追求梦想,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李海梅,何兴元,陈玮,等.中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杂志,2004,23(2):55-59.

[3]李锋,刘旭升,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J].生态学杂志,2003,22(4):55-59.

[4]何兴元,宁祝华.城市森林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朱文泉,何兴元,陈玮.城市森林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1,20(5):55-59

[6]江泽慧.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J].中国城市林业,2003(1):4-11.

[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EB/OL]. http:///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2011-06-08.

[8]濮陽市林业局.濮阳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R].濮阳:2016.

[9]刘扬晶.江西省抚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思路[J].中国城市林业,2013(4):42-44.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

推荐访问:濮阳市 城市建设 思路 探讨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