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发展观视角论大学生涯规划

摘要:人的自我发展形成每个人独特的生涯。大学生涯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与把握大学生涯规划的内涵,在理解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涯规划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并在其内容、方法以及有效管理方面进行探索,使大学生涯规划更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涯 规划

大学生涯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与训练的同时,要完成向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等多种角色转变的准备工作,从依赖走向独立。正如有些学者认为:“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建立新的有意义的目标,强化‘主体性教育’和探求意义的教育”。[ 应国勇.当前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5).]因此,大学生涯规划将引导大学生尽快找到人生坐标,正确看待大学生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地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弥补和完善心理和能力上的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

一、大学生涯规划的内涵

关于生涯问题,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认为,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整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从通常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人从生命一开始到生命结束这一整个的过程,以及与你生命过程有关联的生活全部。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所谓大学生涯,就是大学生自入校后到毕业这个时期所包含大学生活的全部。大学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为其个人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大学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个人终极目标的高远立意,又具有眼前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全面把握大学生涯规划的内涵,主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通过自身兴趣,特长、性格、气质、学识、技能等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估,对自己有个自我检查,从而来激发其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生要对其大学生涯规划,首先就必须进行自我评估。正如美国一位作家在自己的《做个high大学生》一书中认为,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首先要自我认识,自我提问,还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三角度论”,即人有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和心理的我。就是对自己身体、形象,包括穿着手足、音容笑貌这些身体语言方面的一些东西的认识和评价。正如俗话说“人生是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取向关键又在于我们怎样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以外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面对社会。

2.环境评估。环境评估就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学习等环境进行有效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学校、专业、家庭等方面。环境评估首先是评估社会。就是要意识到我国当今社会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型社会,是文化多元化时代的转型期社会,大学生要把握社会环境的主流,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驾驭社会。其二是评估学校。对学校评估就是对学校教育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及大学作用定位的认识,同时还要了解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办学条件。其三是评估专业,所谓评估专业就是要了解所学专业的内容及要求所具备哪些特定的知识能力等。同时也要辅修相关的第二专业。找到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其四是评估家庭。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对家庭予以评估,包括家庭的承受力、家庭对自己事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明确志向。所谓志向是指人生的远大理想、终极目的。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时期、每个时期将会有其一定的志向与抱负。大学时期更显得尤为突出。在制定大学生涯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在大学阶段所产生的志向,只有这样规划大学生涯,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性,才会去认真思考形成比较成熟的思想,然后去追求它,实现它。古代哲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意思。作为大学生既不能囿于“本我”的自然境界,也不能止于“自我”的功利境界,而是要通过思想品德的修炼,超越“自我”,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乃至天地无私的崇高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目标才会高远,学习的动力源泉才会永不枯竭,只有这样才会使大学生涯知所趋赴,永葆激情活力。

4.目标设定。大学生涯设计中确定明确目标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离开目标的设定就谈不上生涯设计,要圆满完成大学学习任务,就要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切实的目标能使其分清轻重缓急,脚踏实地,把握现在;同时,合理的目标能产生积极的心态,催人奋进,翘首未来;高尚的目标使其看到使命,担起责任,造福人类等。由此可见,目标设定,是大学生涯设计的基础,以高标准的要求去设定目标,以积极的心态去实现目标。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只有我们面向太阳,黑暗永远在后面”。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学校现在与全国各行

各业一样面临着改革,传统的高校教学理念已转化为现在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同时,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教与学有机结合,形成教学互动,使之具有社会实效性,满足社会要求,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是形成与实现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学互动的动力源,意义重大而深远。

1.加强大学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活质量和效率。从大学生涯的内容来看,涉及到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等各领域。科学的大学生涯规划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活质量与效率。相反对于没有设计好自己大学生涯的毕业生来说,在毕业之际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话,我们选择另外的生活方式”,也有的说:“回首大学四年生活,我浪费了太多时光,我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好像自己什么也不行”。实际上大学生涯规划好比国家所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一样,为了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对GDP(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就业、外贸收支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区域结构进行安排与调整,然后才能实现其制定的目标,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就是使你大学四年的目标予以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使生活有规律,学习有计划,质量与效率有着比较明显的提高。

2.加强大学生涯规划,是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完善自我就大学生而言,就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识能力不断地加强与提高。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就是你根据自己所处的各种环境与能力,去确定设计的内容,紧紧围绕在大学里怎样做好自己,如何做好一名大学生这一核心。并以此去展开思考,这样人生的主观意识就会增强。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就会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觉性。但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形势发展的需求,将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的价值目标有机整合,变被动于主动,这就使得自己不断地在实施规划中完善自我。

3.加强大学生涯规划,是个人事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规划。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承前启后,有很多第一,例如,第一次开始追求自己的职业和理想,第一次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第一次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第一次按社会的要求加强自己的学习,等等。但同时也有许多最后一次,例如:除了考研与考博外,最后一次接受系统性教育与学习,最后一次能够系统构建自己的事业和知识基础,最后一次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人生,完善自我。大学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把握好众多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机会,不仅仅关系到大学期间学习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未来人生的走向与成就。正如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房屋建筑的地基,火箭发射之底座,没有它,就没有基础和支撑,房屋会倒塌,火箭也无法发射,也就是说,大学生涯规划是个人事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规划。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涯规划的政策选择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涯规划就是要围绕大学目标的实现,提出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与行动计划,使之切实可行,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创新大学生涯规划的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的大学生涯规划应摆脱传统思维,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实现其在内容上的不断创新,主要是:

1)塑造健全的人格。马克思在谈到人格问题时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27页]人格的实质是人的社会化的性质和水平。人格是素质的核心部分,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光有知识和能力,没有完善的人格,还不足以攀登人生的高峰,正如有位学者所说:“没有人格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方竹兰.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中国改革报.2005.12]人格塑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人格修养;二是要将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也就是从自卑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依法型转变,从内耗避责型向诚实守责型转变等。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塑造人格时,尤其要重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2)重视知识的学习。学生应以学习知识为本,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学习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重视知识学习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这一层次人才最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拓宽视野,形成创新精神,培养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其次是工具性知识学习。所谓工具性知识就是围绕专业知识而展开的外延性辅助性知识能力的学习,工具性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专业知识学习的补充,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如校园流行的三句话所说:学好外语表明你会说话,学好计算机表明你会写字,学好了专业表明你会做事”。工具性知识学习也要有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有序渐进地将其学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辈子受益非浅。其三是社会经验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对社会经验与社会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感受社会来培养的一种社会意识。社会经验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是要在社会中去感受,否则,就会偏激、片面。大学生只有形成唯物辩证的观点看社会问题,去感受社会,注意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专业实践,正如中国的一句传统格言所说:“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住,做过的我才会明白”。只有在社会中去实践,才能获得丰富有益的社会经验与知识,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勤思考、善思维、会思辩、有思想的实用型人才“。

2.不断创新大学生涯规划的方法

关于方法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船或桥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39页]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的方法也同样如此,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要实现传统方法向现代方法的转型,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要适时调整大学目标的内容,规格和质量标准。将大学生涯的总体目标分解成为一系列切实可行,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使目标的内容、规格和质量标准内化到现实生活。明确努力方向,并逐步被认同,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自觉性、自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奔向目标的强烈内在动力,驱动其饯行目标的积极性。

2)以学校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使自己不断丰富与提高。大学生涯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全部,决定了大学生涯规划必须以学校为导向,要对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评估,只有在规划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教学环境资源以及其它方面的资源,才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丰富与完善自己。

3)以专业为依托,充分把握所学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专业是以后就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大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基石。对专业的评估其本身也是大学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因素。这就决定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以专业作为其立足点。但同时也要注意与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把握专业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外延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全面地把握所学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使大学生涯规划才具有现实可行性。

4)要以典型为参照。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去工作,都应努力寻找一个与之相同的典型作为目标参照,这样将会取长补短,目标具有针对性,使其奋斗选择更趋理性,执行更加坚决。典型参照可以选择在校的优秀学生,也可以是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也可以是与其周围玩得好的优秀学生。

5)要以自我为主体。大学生涯规划的主体本身是自己,因此主体首先要有自主性。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社会形势的变迁自主确定,修正自己的目标与价值。其次是要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最后要有创造性。就是要使规划富有个性特征的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完善与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3.切实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中的有效管理

大学生涯规划的有效管理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地对生涯规划实践进行评估、反省、修改、调整;二是要对规划的时间安排、计划和管理。切实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最主要的是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大学生涯设计的一个基本管理,也是关系到大学生涯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关键性要素。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瞿葆奎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谁抓住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大学四年在人的一生不算是很长的时间,但也不算是很短的时间。就其重要性而言,这四年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学习、友谊、爱情使之青春的四年充满着诗意和多元的色彩。同时在这段时光里还要学会为人、学会为学,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因此要学会科学地安排与设计好自己的时间,但同时也要看到,大学四年,大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很多,如果没有规划好浪费很大。有人专门作过一个统计:“如果你活到72岁,你就有两年的时间在那里捡东西”。大学四年时间也同样如此,从主观上讲,导致时间浪费的因素有:一是缺乏目标;二是办事拖延;三是不会聚零为整;四是做事有头无尾,不会坚持;五是缺乏条理和总结;六是不懂得推脱,不会推脱别人自己办不到的要求。大学四年的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大量的浪费将会影响其终身。意大利有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二八”原则,认为一个人可能20%的时间决定了他80%的时间的效果和成就。大学时光是人生20%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是黄金时段。因此大学生涯规划必须有科学的时间安排,一定要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去饯行它,如期地去实现它。在学习与奋斗进程中,要自我设置时限,要求零缺点地学习,要坚持经济学上的“第一胜过最好”的理念原则,争取到“第一”也就赢得最大的价值空间,也就是要力争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到最好。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视角 生涯规划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