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油画属于西方艺术形式,在几代中国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从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赋予油画浓郁的东方特色,使之能更好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意境,实现了内涵与形式的共同融合,促进了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的发展。如今,在全球一体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也被打破,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凭借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中国特色、强有力的精神内核,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说,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的发展,是中西方绘画艺术交锋与碰撞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回顾改革开放四十余载发展之路,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辉煌,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油画属于典型的域外文化,怎样才能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如何使之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这些问题历来都是艺术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意象表达;发展趋势

一、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产生的必然性

(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根源

儒道禅成为中国传统智慧的精髓,其互补与统一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整个民族的心理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中国绘画艺术,潘天寿先生曾有过这样的阐述:哲学是绘画的根基。在中国绘画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具有重“意”轻“象”的特征,主要是受到了儒家思想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影响,强调了智慧与仁义的重要性;而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禅宗则告诫人们在认识世间万物时,都要用心感悟、不拘泥于世俗。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是心象的“虚”,还是“象外”,都是建立在儒道禅的基础之上。作为中国艺术的精髓内容,意象就是艺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投入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而形成的,足以体现出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怀。由此可见,古代哲学的积淀是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的立根之本。

(二)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表达

在长期民族审美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意境。叶朗曾有过这样的表述:老子的哲学思想为意境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子的元气论是古代哲学概念的内核,早在先秦时期就得到了广泛流传,《易传》中也有过与意象相关的描述。到了魏晋时期,玄学成为主流思想,助推了意境和意象美学思想的发展。所以说,中国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到多元文化融会交织的时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已经溶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与血液中,进而催生了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

二、意境在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中的体现

(一)情景交融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将特定的气氛、环境、刻画的具体物象、表达的情感等紧密融合到一起,才能创作出上乘作品,这就是情景交融。情,是指主观事物所包蕴的思想、情绪;景,则是指各种能看得到的人、物、事等。对情与景进行分析,虽然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景却是情的依托,只有二者融合才能获得崭新的意象。情景交融与道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正是在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触物起情的审美过程。

如果一幅绘画作品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观赏者就可以透过具体的客观形象体会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不仅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能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象与色彩,画家永远无法用画笔来描绘,但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却能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激情,滋养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鉴赏夏俊娜的作品时,不仅能看出她深厚的绘画功底,也能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在她家里,大到家具摆放的位置,小到一个花瓶,都力求与作品产生同样的感觉,《花神》《樱花》等作品均能给人以娴静、恬淡、闲适之感。

(二)生命律动

意境的内涵就是气韵生动,就是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是思绪的动态演示。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宇宙观与审美创作的融合,为意境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宇宙观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强调了道法自然的重要性,在展示意境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自然和谐,尽量表现出万物之灵气,表达真挚的情感。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绘画艺术方面,在诗词歌赋、建筑格局等艺术门类中也得以体现。人心虽小,却能包容万象,甚至能装下整个宇宙,能以独特的方式诠释宇宙的灵气。

自古以来,中国绘画与诗词就有着相通之处,都强调了物象与情感相融合的重要性,画面、文字等都要表达出一定的美感。诗人王维推崇禅道,他不仅留下了大量意境悠远的诗篇,在绘画方面也颇造诣,提出了“以诗入画”的观点,赢得了苏轼的高度赞扬。王维的诗歌体现出和谐理念,这与他长期受佛道理念的熏染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石涛、郭熙明等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当代油画艺术家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极力融入独特的审美理念,体现出作品的诗性,具有较高的生命价值,为自己的创作、他人的欣赏提供了空间。

(三)韵味无穷

在鉴赏意象表现主义油画作品过程中,可以从用线、色彩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韵味。色彩是构成油画的重要元素,艺术家往往会运用色彩的变换与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诠释作品的深层涵义。在运用色彩方面,意象表现主义油画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努力挣脱了固有色、光的束缚,以一种简单而纯粹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色彩的理解。除此以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力求色彩的简化,大量运用黑白两色,这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画面中的色彩并不繁多,却丝毫不会影响到意境与韵味的表达,以简单的色彩来刻画物象、传递情感,这实际上与老庄所倡导的“五色令人盲”的哲学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三、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探索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再一次爆发了留学浪潮,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在这一时期,中国油画的风格日趋多样化,对西方艺术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多数作品都是直接抄袭西方的艺术形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内艺术家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称颂,伴随着艺术家群体意识的弱化,自我意识逐渐萌发,中国油画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家逐渐摆脱了对西方艺术形式的依赖,创新与突破意识越来越强,逐渐演化为内在需求。当我国以包容的心态对世界文化表示接纳,艺术家们在激烈的文化洪流中坚守着自己的民族艺术阵地,他们一次次迎来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语汇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愈发意识到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性。

在多元化的美术艺术中,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油画意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美术院校也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如四川美院着手研究“意象造型”教学方法,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油画艺术家,如段正渠、许江等。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春芽结束了德国的留学生涯回到了祖国,在作品的表现方面,德国新表现主义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他却没有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而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试图站在新的发展高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在他看来,中国传统写意画突出了墨色的浓淡变化,而西方绘画则强调了结构与色彩的重要性,二者的融合更能促进表现主义的发展。在创作过程中,他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流露獨特的心境,为了增强画面的自由、轻松感,他灵活运用了各种构图方式、书写性笔法,以此来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之情。

段正渠在创作过程中,力求保持本土地域特色,极力从西北高原的人文地理中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将其运用于绘画当中,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受这种理念的驱使,段正渠的多幅作品都是描绘西北高原的自然风光与人物的。《黄河传说之七》是他的代表作,描绘的是一群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捕鱼的情景,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捕鱼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最近几年,他以西北风光为题材,创作了一个系列的作品,构图简洁大方,笔触豪迈奔放,色彩简单朴实,向人们展现出生命的张力。对他的作品进行解读,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历史诉求,他的创作助推了油画的中国化发展。

在多元文化齐头并进的时代,在各种文化体系日益对立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为中国油画的意象表现付出了不懈努力,这是每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梦想,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伴随着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新符号,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帼男.探析吴冠中的意象油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

[2]路永泽.意象美学精神在油画风景中的体现:以江南地域写生为例[J].美术,2017(7).

[3]崔学华.线的形式语言在中国意象油画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下),2017(6).

[4]马玉妹.浅谈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7(7).

[5]柏柯村.中国油画的本土化与意象油画分析[J].戏剧之家,2017(3).

[6]赖琳.论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J].戏剧之家,2017(3).

[7]肖琰,李俊锋.当代中国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与色彩表现研究[J].艺术科技,2016(10).

[8]武智慧.对中国油画创作的思考与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6.

[9]徐秋燕.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生长环境及审美取向[D].重庆师范大学,2016.

[10]赵坦.意象油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5(17).

作者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

推荐访问:表现主义 意象 中国 油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