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重在精细化

在目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团队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挖掘员工潜力,而有效的管理途径是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者的努力,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帮助员工提升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用文化突破长期以来管理制度所造成的业绩瓶颈。

成为员工的教练

成就员工的第一件事,是摆正管理者自己的位置,停止发号施令,做好下属的教练,从员工成长的角度去管理和规划下属的工作。

内部选拔让员工有成长空间——有人说现在是“人才抄底”的大好时机,这话没错,但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内部员工的感受。“空降兵”的到来,会让员工以为自己没有升职机会和成长空间,伤害员工的积极性。要分清楚,哪些岗位是必须外部招聘,哪些是可以内部解决的。凡属于后者,一定先在内部公示岗位空缺,并举办公开的招考仪式。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内部找到更合适的人选,既免去了外部招聘的支出,也规避了人员再次流失的风险。

内部工作进行轮岗体验——对于员工来说,两年是一项工作的学习周期,两年内可以熟练掌握某项工作的流程和技巧。很多人会在此时产生新的工作欲望,希望换一种岗位或者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管理者要注重员工的这种需求,通过面谈了解下属的想法,并共同设计更适合的职业发展规划。

让员工参与管理过程——增加员工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途径,是让其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发言权。比如,让部门内的每个员工都参与新员工的面试,确保选到能与同事和谐相处的新人。让每个员工都参与优秀员工的评选,维护发言权。

提高员工职业化素质——上级对下属的培养重在言传身教。什么是职业化素质?小到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大到工作行为、职业态度,一切可以彰显企业文化特质的因素者性职业化素质。上级应该带头去做。比如写邮件,应该有一定的模式。表达不准确、冗长拖沓、缺乏礼仪等都是不职业的表现,上级应该纠正这些错误。高层管理者还应培养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素质,通过案例分析等,分享自己的管理心得和思路。

办公室政治会产生很大的内耗,管理者对此要承担责任。扭转这种风气的关键点是“同心圆”规则。管理者处于圆心,与所有员工保持相同的距离,没有远近亲疏之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属为谋取上级好感而不择手段。这就意味着管理者要尽量避免与员工发生工作之外的联系,所有交往都应该建立在工作基础之上。这也是职业化的一种表现。

新员工有工作导师——上级和下属之间应该在固定时间进行工作面谈,并加以制度化,以保证上级了解下属的工作状态传达对未来的工作要求。

工作导师和新员工之间的交流也要制度化。在公司的中高管理层有—位自己的导师,会让新员工的心理有一定安全感,并建设一条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制度化交流可以保证这条通路的畅通性。

简单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不能只通过条条框框对员工进行机械管理,而是要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重视,愉快地投入工作,业绩自然提升,最后形成公司和员工共赢的良性循环。

唐骏在讲述自己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公司内部的某次销售指标会议上,唐骏问销售人员,我能为你做什么事,你就能完成2∞万的指标?问话让销售员很吃惊。唐骏继续说,你可以向我提两个要求,只要是我能做到的。销售人员想了想回答道,第一,拜访客户的礼品经常不够;第二,每天在外面跑,有很多烦琐的工作没时间做,例如贴发票。唐骏回答说,这容易解决,第一,定制一批印有我签名的微软中国总裁的礼品;第二,给你的销售队伍配一个大学生来做兼职秘书,秘书的工资从我的费用里出。后来,唐骏提出让销售员签订24。万的指标,销售人员不仅当即同意,且最终实现了289万的业绩。

绩效衡量指标要尽量简单。总部衡量分公司或者总经理工作好坏的指标有两个:业务管理和员工管理,前者通过销售业绩体现,后者通过员工满意度来体现;员工满意度调查应由第三方公司对所有员工匿名调查获得。越是复杂的考核指标越难操作,而越是简单的指标则越容易受到重视。

绩效衡量要落实到每个人。分公司对每个员工都应该有一个业绩评定,由其直接上级掌握,一年两次,实行五分制。做到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贡献都心中有数,这些评定也将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的依据。

总之,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来提高其业绩水平,而不是通过威胁或者讨价还价来实现。

及时的激励计划

通过公司业绩的提升保证员工收入逐年提高是管理层的责任所在。但是,对员工的激励却不能单纯依靠加薪等经济刺激。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薪酬激励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我们更应该寻求其他的激励原则和方式。

奖励要及时——第一时间给予员工奖励。员工的工作业绩—般以季度或者半年为周期,通常周期的前半程业绩上升,此后保持一段时间平稳,周期末期开始下滑,所以工作周期为据进行奖励,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对调动积极性很有帮助。

表彰要大张旗鼓——由于倡导简单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很多企业缩减了仪式性的支出。但目前情况下,我们需要激情来点燃员工对工作和未来的信心。微软中国每次的颁奖仪式总是让所有员工激情澎湃。颁奖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所有获奖者的幻灯片都由总裁自己来写,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谁获奖。晚会颁奖的形式类似于奥斯卡,宣布人包括部门经理、往届获奖者或者总裁。音乐也用奥斯卡的音乐,因此总是高潮迭起。拿到优秀员工奖的人无论男女都会热泪盈眶,但奖品其实很简单,就是总裁签名的奖杯。

表彰要覆盖所有员工,不应该受到隶属关系的影响,分公司的员工只受分公司的奖励而感受不到总部的关怀和重视,应该让基层员工也有机会受到总部的奖励。评奖过程要让每个员工参与,维护员工的发言权。

有高薪酬人才标杆——要稳定员工的信心,就要让员工意识到,组织内部为他们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即使不能晋升为管理者,也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比如专业技术职称体系,涵盖财务、工程、操作、销售等各个领域,职称越高享受的待遇越高。很多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会甘心做专业工作,因为当他们的资历够深、业绩够突出的时候,他可以拿到比经理更好的薪酬。

这要求管理者要有胸怀,能容下薪酬比自己还高的专家人才,并且继续为他们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让员工感受到关注和重视——其实,激励可以很简单。比如记住某个基层员工的名字、专业、学校或者基本家庭情况,并且无意中谈起,会让他感觉到受到关注和重视。

管理者要考虑“还有哪些事可以使员工对公司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比如,提高公司在客户或者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把公司的内部通讯寄到更多的地址;报纸中采用更多员工的稿件,或者给某个分公司、某个活动做特辑等。

严格的细节规范

精细化管理应该从细化员工的每一项工作流程开始,日本公司的规范管理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很值得我们学习。丰田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其研发人员会亲自到汽车修理厂进行调查,看哪些零部件容易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等等;在一段时间的数据调查基础上,会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新产品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车身下面钢板的平滑性,公司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测时用手快速滑过车身下面,手不受伤才算通过检测……

在日本的公司,大到生产流程小到日常服务,严明的管理制度无处不在。比如说,办公室的秘书需要知道茶杯的手柄放在什么角度对客人是最舒适的,也必须知道茶水只能倒三分之二杯,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一切都源于公司严格的要求和专业的技能培训I。

精细化管理是在要求员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的同时,促使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系管理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赵晶华

在日本的公司,大到生产流程小到日常服务,这种严明的管理制度无处不在。比如说,办公室的秘书需要知道茶杯的手柄放在什么角度对客人是最舒适的,也必须知道茶水只能倒三分之二杯,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一切都源自于公司严格的要求和专业的技能培训。

推荐访问:重在 精细化 员工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