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 高等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图书馆具有传承文化、沉淀知识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具备更加深刻的育人作用,直接影响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本文围绕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建设    师生精神文化生活

高校图书馆和实验设备及师资力量并称为构建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同时也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因其特殊性,本来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1]、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独特的文化自觉,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2,3],四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融合。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下创造与社会和时代有着密切关系,且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精神、人文氛围和生存环境[4]。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调节学校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既能丰富读者的知识又能开阔读者的眼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

教育部、共青团就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5],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要求各高校要深入开展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大力推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一思想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图书馆积极发挥教育职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的标志。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的标志,对校园整体布局规划、校园建筑、校园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标志性建筑的图书馆,无论是图书馆外部的建筑设计,还是室内的陈设布局,都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图书馆的历史传统和特征面貌,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地标。

(二)读者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

班级教学是学校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综合性大课堂。图书馆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与多元的服务方式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促使图书馆成为读者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

(三)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能够为院校学生或者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所和空间,图书馆的多功能报告厅或多功能教室除满足自身活动需求以外,还专门提供给师生进行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这种空间相对于其他活动空间,具有很好的优势,能够满足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需要保持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图书馆汇聚了类型多样的信息资源。同时,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24小时开放,使读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更有利于启迪思维和培养探究能力。图书馆的报告厅及多媒体阅览室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创客空间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孵化的基地。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打造“课外文化”,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服务的处所,而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无论是师生的科研活动还是学生的社团活动,都需要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支持。尤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更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凭借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师生交流提供帮助,通过阅读指导,满足师生的知识需求。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完善自身职能,是打造“课外文化”、丰富师生业余生活的重要平台,并逐渐发展成为师生学习、交流、休闲的“第三空间”。

(二)传播优秀文化思想,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图书馆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的交流中心。图书馆传承大学精神,是呈现校风、学风、班风的场所。图书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读书月活动,引领校园读书风尚,传播优秀文化思想,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三)传播“德育文化”,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读者通过对文学、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图书的阅读,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文化修养。图书馆工作者在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图书借阅服务的过程中传播“德育文化”,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建设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知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场所,具备知识、文化的传播性。一个高校图书馆代表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正因如此,很多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文化窗口和文化标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因此,图书馆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某些高校图书馆建筑的选址没有考虑是否方便读者借阅、是否有足够的綠化区域等因素。另外,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设计缺乏人文关怀,图书馆功能设置不足,没有配置残疾人专用的设备,使特殊读者使用馆藏文献资料不够方便。

(二)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太合理的问题,较难担当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重任。其次,从现实情况看,部分馆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对工作缺乏热情,不利于形成图书馆的和谐氛围,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三)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的需求矛盾。

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不足。为达到高校评估中对图书馆图书文献数量的要求,一些图书馆只好采用突击采购的方式,弥补文献数量的不足。一些高校为了节省经费,再加上采购时间短,没有考虑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师生的需求,大量与学校发展不匹配或者价值不高的图书被采购进来,造成文献资源结构不合理,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6],更偏重于重点学科文献资料建设,无疑影响大多数非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料建设,因此较难满足非重点学科师生对所需文献资源的需求。

(四)图书馆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对于杜绝图书馆管理中的随意性[3],保证管理的有序性,推动图书馆的文明和进步,成为理性化的图书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图书馆的制度建设中的某些缺陷,对图书馆服务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更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图书馆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图书馆借阅制度对读者的等级划分

对于获取知识每个读者都拥有同样的权益,不应当区别对待读者,更不应该歧视读者。然而,一些高校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了分类,比如教师、学生读者等,每个类别还会根据其他特点进行分类,如学生分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此等级分类的基础上,设定借书的数量和图书借阅权限。图书馆的这种等级划分造成了读者不一样的待遇,不仅给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设置有形障碍,而且形成对最大使用群体——本科生的利益歧视。

2.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一些图书馆管理者较难从下属角度思考问题,且图书馆馆员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的管理者忽视馆员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心理呈现压抑状态,最终容易形成效率低下、工作生活散漫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四、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校园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素养起着重要作用[7],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引導读者阅读,推进校风、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已成为高校的基本精神建设之一。良好的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创品牌、树信誉、求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便捷、高效地获取信息是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二级学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的合作,建立阅读推广服务机制,依托图书馆的阅读载体,弘扬读书明理、求真务实的校园、学风。通过读书活动推进学风建设,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师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其次,图书馆要发挥导读作用,通过各种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一系列有益读者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人文经典图书。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加深阅读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读者受到独特的文化熏陶。图书馆除了承担学习资源的收集、加工、制作与传播中心的职能外,还要强化与教师教学共同作用的教学中心的职能。

例如,南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起,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都要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全校性的“走进好书”读书活动月系列活动[8],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整个校园都散发出浓郁的书香,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优化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会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亦是如此。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本着“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优化图书馆布局,努力营造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建立移动图书馆,优化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微信服务平台,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学术研讨、教学科研、阅读交流的开放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让图书馆成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场所。同时,图书馆要与校团委、院学生会等部门联手合作,对优秀读者、优秀志愿者进行奖励,将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情况纳入学分评价、奖学金评定工作。积极推进移动图书馆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宽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途径,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例如,南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在阅览室和书库的墙上悬挂文史哲巨人、自然科学家的人物画像及粘贴名人名言,同时,书库、阅览室的墙角摆放了植物盆景,这些优雅的环境与丰富的馆藏文献及优良的服务营造了图书馆美的文化氛围,使读者在求知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

首先,高校图书馆除了利用图书馆网站对馆藏文献资源宣传报道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及移动图书馆,进行新书通报、好书推荐、阅读排行、经典文学作品推荐、问题解答等服务,以此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能,吸引读者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力。

其次,图书馆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读书指导工作:1.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与利用文献的知识、方法和技能。2.书目编制与推荐。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搜集、整理和编制各类型书目,提供给不同需要的读者。这些具有价值的参考书目可以使读者读书得其要领而事半功倍。3.搞好读者培训。教会读者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向学生普及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方法,既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课堂的有益补充。例如,南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除了做好以上三项读者指导工作外,还建设了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图书馆、自助借阅书屋,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的数据推送和其他服务提供简单便捷的途径,图书馆定期为读者推送图书馆活动资讯、好书共赏、数据库检索、资源推介、考情速递等图文信息,进一步深化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四)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本着“读者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图书馆人员的各类型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文化素养,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优化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传播途径更加开阔、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读者营造电子阅读环境,既开发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又帮助学生利用电子资源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工作者要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净化,为读者打造“绿色”的网络信息通道。例如,南宁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了满足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新增了ACS全文数据库,Education Database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从数字图书馆建设上为读者扩充阅读途径,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及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就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资源、馆员队伍、环境及制度文化等方面建设,提高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鹏.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0,增刊(2):31-34.

[2]窦海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重塑[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44-246.

[3]王盟燏,丘秀文.从文化三个层次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共建[J].科技情报与开发,2011,21(35):75-77.

[4]李贵.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性和必要性[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57-62.

[5]白青,姜利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枣庄学院学报,2010,27(6):139-141.

[6]贺玲玲.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职能[J].科技资讯,2012(20):254-255.

[7]王蕾.略论创建健康高校校园文化与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必然联系[J].知识经济,2012(8):151.

[8]郎莉莉.浙江省独立学院的发展与图书馆建设——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5):145-146.

推荐访问:探索 图书馆 思考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